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199股搶先發年報,正是這些虧損大戶變盈利主力,14股利潤增幅超100%

券商中國 2018-03-13 23:39:52

A股市場歷來都有“靚女先嫁”的說法,業績理想的上市公司往往會搶先發布業績,今年首批上市公司年報更是集體報喜。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A股市場共有199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7年年報,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6萬億元,同比增長31.71%,合計實現凈利潤919.68億元,同比增長110.59%。

值得注意的是,在獨角獸概念帶領下,以科技企業為主的創業板迎來了上漲行情。以2月7日的低點起算,創業板指19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到19.17%。火熱行情下,創業板成長魅力再現,40只已發布年報的創業板股,整體實現營收451.06億元,增長25.75%,實現凈利潤81.92億元,增長27.44%。

此外,鋼鐵與化學板塊在2017年強力復蘇,多家公司結束虧損、實現盈利,帶動上述199家公司整體業績大幅增長,譬如:

華菱鋼鐵2016年虧損10.55億元,2017年盈利41.21億元;

重慶鋼鐵2016年虧損46.86億元,2017年盈利3.2億元;

萬華化學2016年盈利36.79億元,2017年盈利111.35億元。

增長因素:鋼鐵新增凈利185.51億

盡管年報數據尚未披露完全,但已經發布的199股財務數據,已經是觀察A股整體財務狀況的第一窗口,也是布局2018年行情的重要參考數據。

整體來看,上述199家公司的營業收入達到1.06萬億元,同比增長31.71%,凈利潤達到919.68億元,同比增長110.59%,主要是受鋼鐵、化工、有色金屬業績復蘇的推動,尤其是鋼鐵板塊的強力復蘇。

就行業分布來看,鋼鐵板塊一躍成為第一增長主力,其中有7只鋼鐵股已發布年報。

數據顯示,鋼鐵板塊整體營收從2016年的1177.1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944.61億元,同比增幅65.19%,營收增加767.43億元;同時,鋼鐵板塊從2016年虧損42.9億元,在2017年變為盈利142.6億元。

作為2016年的虧損大戶,鋼鐵個股只要結束虧損,就可以為A股市場增加巨大利潤,其中目前比較明顯的是:

重慶鋼鐵2016年虧損46.86億元,2017年盈利3.2億元,一負一正相當于為市場增加了凈利潤50.06億元。

華菱鋼鐵2016年虧損10.55億元,2017年盈利41.21億元,相當于為市場新增凈利潤51.76億元。

此外,南鋼股份、韶鋼松山和方大特鋼2017年分別盈利32億元、25.17億元和25.4億元,同比增長804.73%、2381.13%和281.4%,分別為市場增加凈利潤28.47億元、24.15億元和18.74億元。

除了鋼鐵,化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增長力量。截至目前,有37只化工股發布2017年年報,整體營收達到2524.58億元,增長42.67%,整體凈利潤263.43億元,增長154.74%。

換言之,僅化工板塊,就在2017年為A股市場新增營收755.09億元,同時新增凈利潤160.02億元。

此外,有色金屬、機械設備和電子板塊也為A股市場帶來較多增長,2017年凈利潤分別達到95.16億元、21.86億元和68.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26.08%、712.92%和31.48%,即新增凈利潤53.07億元、19.17億元和16.31億元。

14股增長超3倍,37股業績下滑

盡管整體業績增長,個股之間分化仍比較明顯。

整體來看,上述199股中有54股業績增幅超100%,25股增長超200%,15股增幅超300%,11股增長超500%,方大炭素、八一鋼鐵、宜賓紙業、韶鋼松山等4股增長超10倍。

與此同時,也有37股業績下滑,*ST南風和ST南化甚至出現虧損。

截至目前,年報業績增長第一名花落方大炭素。

數據顯示,方大炭素凈利潤從2016年的6744.89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36.2億元,增幅達到52.68倍。與此同時,方大炭素的營業收入也從2016年的23.95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83.5億元,增長2.49倍。

對于業績增長原因,方大炭素曾公告進行解釋,主要是以下3個原因:

1、國家淘汰落后產能、取締“地條鋼”,以及電爐煉鋼的比例增長,對炭素制品中主要產品-石墨電極的需求增加;

2、受環保政策趨嚴及石墨電極生產周期較長等因素影響,石墨電極供給偏緊;

3、產品市場供需的格局較2016年發生較大變化,石墨電極價格上漲,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財務數據顯示,不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規模,方大炭素都在2017年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多個盈利指標非常優異,銷售毛利率也達到76.59%,加權ROE(凈資產收益率)更是少見的46.62%水平。

相較之下,方大炭素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銷售毛利率分別只有29.3%、23.96%和25.4%,加權ROE分別為4.91%、0.54%和1.16%。

業績增幅超10倍的還有這些股,八一鋼鐵、宜賓紙業和韶鋼松山2017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1.68億元、0.92億元和25.17億元,業績增幅分別達到30.48倍、28.09倍和23.81倍。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ST南風和ST南化在2017年出現虧損:*ST南風從2016年盈利2094.23萬元,變為2017年虧損4.21億元;ST南化從2016年盈利601.42萬元,變為2017年虧損3247.99萬元。

此外,沃施股份、同有科技和江南嘉捷(現三六零)的業績跌幅也超過50%,2017年分別實現盈利581.44萬元、5,082.66萬元、6,811.74萬元,業績降幅分別達到60.62%、60.53%和57.28%。

創業板40股年報盈利增27.44%

創業板堪稱2月后的最強板塊。以2月7日的低點起算,創業板指從1571.47點,上漲至目前的1872.68點,19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到19.17%,收復了2017年全年跌幅,指數恢復到2017年1月水平。

更牛的是創業板個股。不計次新股,從2月7日以來,創業板有14股漲幅超過50%,天華超凈、美聯新材、千山藥機和東土科技的期間漲幅更是超過70%,分別達到80.44%、73.52%、72.46%和71.35%。

就目前的數據來看,創業板除了股價走牛,業績上也再次展現成長股魅力。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已經有40只創業板股發布2017年年報,整體實現營收451.06億元、增長25.75%,實現凈利潤81.92億元、增長27.44%。

就個股來看,有9只個股的2017年業績增幅超過100%,北陸藥業、寒銳鈷業和乾照光電的業績增幅超過300%,不過也有7股2017年業績下滑。

北陸藥業業績增幅在創業板排名第一。數據顯示,北陸藥業2017年實現盈利1.19億元、同比增長6.25倍,主要是受到2016年的低基數影響,與此同時,北陸藥業的2017年營收規模為5.23億元,同比增幅只有4.75%。

值得關注的是,北陸藥業還對2018年業績進行了預增預報,預計營業收入增長0%-15%,凈利潤增長0%至15%。

其次,寒銳鈷業也擁有較大業績增幅,2017年實現營收14.65億元、同比增長97.16%,實現凈利潤4.49億元、同比增長575.04%。

此外,業績增幅較大的創業板股還包括乾照光電、岱勒新材、創業軟件和長方集團,2017年分別實現盈利2.11億元、1.11億元、1.63億元和0.36億元,增幅分別達到335.2%、183.33%、159.1%和157.76%。

來源:券商中國微信公眾號(ID:quanshangcn) 記者:曾炎鑫

責編 秦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獨角獸概念帶領下,以科技企業為主的創業板迎來了上漲行情。以2月7日的低點起算,創業板指19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到19.17%。火熱行情下,創業板成長魅力再現,40只已發布年報的創業板股,整體實現營收451.06億元,增長25.75%,實現凈利潤81.92億元,增長27.44%。 此外,鋼鐵與化學板塊在2017年強力復蘇,多家公司結束虧損、實現盈利,帶動上述199家公司整體業績大幅增長,譬如: 華菱鋼鐵2016年虧損10.55億元,2017年盈利41.21億元; 重慶鋼鐵2016年虧損46.86億元,2017年盈利3.2億元; 萬華化學2016年盈利36.79億元,2017年盈利111.35億元。 增長因素:鋼鐵新增凈利185.51億 盡管年報數據尚未披露完全,但已經發布的199股財務數據,已經是觀察A股整體財務狀況的第一窗口,也是布局2018年行情的重要參考數據。 整體來看,上述199家公司的營業收入達到1.06萬億元,同比增長31.71%,凈利潤達到919.68億元,同比增長110.59%,主要是受鋼鐵、化工、有色金屬業績復蘇的推動,尤其是鋼鐵板塊的強力復蘇。 就行業分布來看,鋼鐵板塊一躍成為第一增長主力,其中有7只鋼鐵股已發布年報。 數據顯示,鋼鐵板塊整體營收從2016年的1177.1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944.61億元,同比增幅65.19%,營收增加767.43億元;同時,鋼鐵板塊從2016年虧損42.9億元,在2017年變為盈利142.6億元。 作為2016年的虧損大戶,鋼鐵個股只要結束虧損,就可以為A股市場增加巨大利潤,其中目前比較明顯的是: 重慶鋼鐵2016年虧損46.86億元,2017年盈利3.2億元,一負一正相當于為市場增加了凈利潤50.06億元。 華菱鋼鐵2016年虧損10.55億元,2017年盈利41.21億元,相當于為市場新增凈利潤51.76億元。 此外,南鋼股份、韶鋼松山和方大特鋼2017年分別盈利32億元、25.17億元和25.4億元,同比增長804.73%、2381.13%和281.4%,分別為市場增加凈利潤28.47億元、24.15億元和18.74億元。 除了鋼鐵,化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增長力量。截至目前,有37只化工股發布2017年年報,整體營收達到2524.58億元,增長42.67%,整體凈利潤263.43億元,增長154.74%。 換言之,僅化工板塊,就在2017年為A股市場新增營收755.09億元,同時新增凈利潤160.02億元。 此外,有色金屬、機械設備和電子板塊也為A股市場帶來較多增長,2017年凈利潤分別達到95.16億元、21.86億元和68.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26.08%、712.92%和31.48%,即新增凈利潤53.07億元、19.17億元和16.31億元。 14股增長超3倍,37股業績下滑 盡管整體業績增長,個股之間分化仍比較明顯。 整體來看,上述199股中有54股業績增幅超100%,25股增長超200%,15股增幅超300%,11股增長超500%,方大炭素、八一鋼鐵、宜賓紙業、韶鋼松山等4股增長超10倍。 與此同時,也有37股業績下滑,*ST南風和ST南化甚至出現虧損。 截至目前,年報業績增長第一名花落方大炭素。 數據顯示,方大炭素凈利潤從2016年的6744.89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36.2億元,增幅達到52.68倍。與此同時,方大炭素的營業收入也從2016年的23.95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83.5億元,增長2.49倍。 對于業績增長原因,方大炭素曾公告進行解釋,主要是以下3個原因: 1、國家淘汰落后產能、取締“地條鋼”,以及電爐煉鋼的比例增長,對炭素制品中主要產品-石墨電極的需求增加; 2、受環保政策趨嚴及石墨電極生產周期較長等因素影響,石墨電極供給偏緊; 3、產品市場供需的格局較2016年發生較大變化,石墨電極價格上漲,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財務數據顯示,不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規模,方大炭素都在2017年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多個盈利指標非常優異,銷售毛利率也達到76.59%,加權ROE(凈資產收益率)更是少見的46.62%水平。 相較之下,方大炭素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銷售毛利率分別只有29.3%、23.96%和25.4%,加權ROE分別為4.91%、0.54%和1.16%。 業績增幅超10倍的還有這些股,八一鋼鐵、宜賓紙業和韶鋼松山2017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1.68億元、0.92億元和25.17億元,業績增幅分別達到30.48倍、28.09倍和23.81倍。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ST南風和ST南化在2017年出現虧損:*ST南風從2016年盈利2094.23萬元,變為2017年虧損4.21億元;ST南化從2016年盈利601.42萬元,變為2017年虧損3247.99萬元。 此外,沃施股份、同有科技和江南嘉捷(現三六零)的業績跌幅也超過50%,2017年分別實現盈利581.44萬元、5,082.66萬元、6,811.74萬元,業績降幅分別達到60.62%、60.53%和57.28%。 創業板40股年報盈利增27.44% 創業板堪稱2月后的最強板塊。以2月7日的低點起算,創業板指從1571.47點,上漲至目前的1872.68點,19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到19.17%,收復了2017年全年跌幅,指數恢復到2017年1月水平。 更牛的是創業板個股。不計次新股,從2月7日以來,創業板有14股漲幅超過50%,天華超凈、美聯新材、千山藥機和東土科技的期間漲幅更是超過70%,分別達到80.44%、73.52%、72.46%和71.35%。 就目前的數據來看,創業板除了股價走牛,業績上也再次展現成長股魅力。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已經有40只創業板股發布2017年年報,整體實現營收451.06億元、增長25.75%,實現凈利潤81.92億元、增長27.44%。 就個股來看,有9只個股的2017年業績增幅超過100%,北陸藥業、寒銳鈷業和乾照光電的業績增幅超過300%,不過也有7股2017年業績下滑。 北陸藥業業績增幅在創業板排名第一。數據顯示,北陸藥業2017年實現盈利1.19億元、同比增長6.25倍,主要是受到2016年的低基數影響,與此同時,北陸藥業的2017年營收規模為5.23億元,同比增幅只有4.75%。 值得關注的是,北陸藥業還對2018年業績進行了預增預報,預計營業收入增長0%-15%,凈利潤增長0%至15%。 其次,寒銳鈷業也擁有較大業績增幅,2017年實現營收14.65億元、同比增長97.16%,實現凈利潤4.49億元、同比增長575.04%。 此外,業績增幅較大的創業板股還包括乾照光電、岱勒新材、創業軟件和長方集團,2017年分別實現盈利2.11億元、1.11億元、1.63億元和0.36億元,增幅分別達到335.2%、183.33%、159.1%和157.76%。 來源:券商中國微信公眾號(ID:quanshangcn)記者:曾炎鑫
利潤 獨角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