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3 08:04:30
每經編輯|李語涵
【經參頭版:扎實推進區域高質量協調發展】
經濟參考報頭版刊文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完善區域發展政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把各地比較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這是對黨的十九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具體落實,更是站在當前重要歷史時期,對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有力推動。(經濟參考報)
【環京樓市“首付分期”調查:部分樓盤首付低至5%】
“3·17”樓市政策馬上滿周年,一年的調控使環京樓市逐漸降溫。近日,記者調查發現,為了刺激銷售,在北京周邊多個縣市,不少項目打出“首付分期”、“全款分期”、“免費更名”等各類促銷廣告。針對外地購房者沒有購房資格,部分限購城市的部分樓盤銷售還給出“先購房再繳稅”等辦法。據記者了解,部分對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商品住房的城市,首付最少可低至5%;而限購政策更為嚴格的部分縣市,首付最少可低可至20%。(證券日報)
【今年前兩月宏觀經濟運行趨穩】
綜合多方預測,在需求回暖等多項因素的影響下,今年前兩月,我國民間投資和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經濟參考報)
【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盡快出臺】
權威人士透露,2018年將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法律保障。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國內土壤修復產業剛剛起步,土壤污染的治理與修復難度大、投入大、周期長。(經濟參考報)
【撥備率警戒線下調 五大行增加可釋放利潤或逾千億元】
上市銀行中,五家國有大行的撥備覆蓋率相對偏低:其中,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某國有大行已經連續7個季度撥備覆蓋率低于150%的原監管標準;另有2家國有大行在上述時間段,各自曾出現過1次“不達標”;還有1家國有大行的撥備覆蓋率在上述時間段內一直徘徊于150%-152%之間。中金公司研報測算顯示,根據新規,26家上市銀行中預計有22家增加了“可隨時多釋放利潤”,其中五家國有大行合計增量大約為1073億元。(證券日報)
【農業銀行千億定增來襲,不存“市場抽血”效應】
3月12日,農業銀行公布了近千億元定增計劃,或刷新A股歷史最大定增記錄。根據農業銀行公告,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含本數,下同),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募集資金規模以經相關監管機構最終核準的發行方案為準。申萬宏源分析認為,由于農行IPO時間晚,且2010年其他三大行進行配股融資時農行沒有參與,所以農行相對另外三家大行存在一定資本缺口,此次定增主要是為了解決農行資本上的歷史遺留問題。(一財網)
【京東金融百億融資啟動 落定后估值將超1650億】
券商中國記者獨家獲知,京東金融已經啟動高達130億元的融資,主要用于并購金融牌照、技術研發和市場投入等。目前,該輪融資已經初步敲定了領投方中金、中糧等,他們將占據約100億份額。據了解,領投方和京東金融將計劃于本月末簽署正式法律文件,4月前完成打款。機構根據京東金融的各項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測算,投前估值就已經達到1200億的京東金融,此輪融資落定后,估值將達到1650-1900億元。(券商中國)
【購物狂魔孫宏斌 買完樂視買萬達買完萬達買海航】
3月12日晚間,海航基礎(600515.SH)發布公告稱,海航基礎設施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孫公司海航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航地產”)擬與海南融創昌晟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融創昌晟”)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出售海航地產所持有的海南高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高和房地產”)100%的股權,轉讓價款約11.36億元,交易價格與賬面價值相比溢價約4.29億元。此外,海航基礎出售海航地產所持有的海南海島建設物流有限公司(下稱“海島物流”)100%的股權,轉讓價款約7.97億元(交易價格以海南融創昌晟完成盡職調查之后的結果為準)。海航地產表示,出售海島物流預計將增加投資收益2.87億元及凈利潤2.15億元。此次交易的買方海南融創昌晟,股東為融創房地產集團旗下的海南融創基業房地產有限公司,兩筆交易共計19.33億元。(一財網)
【兩大可樂業績再創新低 分散產品布局困局待解】
一直占據碳酸飲料銷量前兩位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近年來在健康型飲料的銷量攻勢下,業績均出現下滑。兩大可樂企業近日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去年業績再創新低。此前在出售裝瓶業務降低經營成本后,兩大可樂企業采取相同的廣撒網模式,布局非碳酸飲料及薯片等零食市場,但過于分散的產品布局,無疑將加重在華轉型難度,未來如何在華挖掘品牌余熱,經營好“后可樂時代”,成為兩大可樂企業面臨的新挑戰。(北京商報)
【對英特爾造成很大的威脅 英特爾或考慮收購博通】
據《華爾街日報》12日報道,英特爾正考慮一系列的收購方案來應對博通對高通的收購,即后兩者的并購如果一旦成功,英特爾可能會向博通提供報價。不過,英特爾隨后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不會評論與收購有關的謠言或猜測,博通方面對此事也未做回應。(中國證券報)
【道指收跌逾百點,但納指創收盤歷史新高】
標普500指數收跌3.55點或0.13%,報2783.02點。道指收跌157.13點或0.62%,報25178.61點。納指收漲27.52點或0.36%,連續第七天上漲,報7588.33點,連續第二天創收盤歷史新高。
【歐洲三大股指12日漲跌互現】
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報收于7214.76點,下跌9.75點,跌幅為0.13%。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上漲71.71點,漲幅0.58%,報收于12418.39點。巴黎股市CAC40股指尾盤報收于5276.71點,上漲2.31點,漲幅為0.04%。
【美國科技股多數上漲 亞馬遜連續六日刷新收盤紀錄新高】
美國科技股收盤多數上漲,亞馬遜漲1.24%,連續六日刷新收盤紀錄新高至1598.39美元。蘋果漲0.97%,微軟漲0.24%,也紛紛刷新收盤紀錄新高。谷歌A類股漲0.44%,FACEBOOK跌0.25%,特斯拉漲5.61%。奈飛跌3.06%。
【國際油價、金價下跌】紐約油價12日下跌,4月交貨的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68美元,收于每桶61.36美元;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4月黃金期價12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3.2美元,收于每盎司1320.8美元,跌幅為0.24%。
【深完善機制暢通渠道 退市力度料加碼】
多位代表委員建言進一步完善退市機制,加大退市力度,監管層也發出了“符合條件該退堅決退”的聲音。同時,兩會期間,證監會發布完善退市制度若干意見,滬深交易所也分別發布實施辦法。業內人士預計,退市力度將在今年加大。(中國證券報)
【上周IPO終止審查企業增11家至55家】
上交所3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證監會按周公布首發申報企業中,2018年終止審查企業共55家,其中上交所17家,深交所38家(中小板11家、創業板27家)。(證券日報)
【深市港股通資金流入反超滬市,香港小盤股熱度升溫】
近港股市場近期因外圍因素影響,維持高位震蕩走勢。港股通資金在2月底出現明顯回流后,3月開始重新南下。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向維持強勢的滬市港股通凈流入資金額出現明顯的下降,而深市港股通凈流入資金額連續7日反超滬市港股通,這在本輪港股牛市中是第一次出現。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外圍不確定因素壓力仍在,“北水”出現明顯的風格偏好轉換,資金拋售前期領漲的大金融板塊并追逐部分估值較低的小型股,是造成深市港股通資金連續反超滬市的直接原因。(中國證券報)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禁令 禁止博通公司收購高通】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禁止博通公司收購高通。博通所提名的所有15名董事會候選人都不符合高通董事會資格。(CNBC)
【全球鉀肥價格可能繼續上漲 我國僅占全球總儲量的2%】
據媒體12日報道,白俄羅斯鉀肥公司Belaruskali于9日晚間發生的坍塌事故,被困的兩名礦工已死亡。業內人士預計,該事故或影響全球3%-4%鉀肥的市場供應。而另一方面,國際鉀肥市場需求或繼續回暖,在供需天平博弈之下,鉀肥價格將穩步上漲。(中國證券報)
【倫敦房價出現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據房地產數據研究機構Acadata周一公布的報告,倫敦房價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表明房地產市場受到了通脹壓力抬頭以及英國脫歐相關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Acadata報告稱,在截至1月份的三個月內,英國倫敦的房屋平均售價下降至593,396英鎊(822,447美元),同比下降了2.6%。與之相比,同期內整個英格蘭及威爾士的房價同比上漲0.7%,其中最大漲幅出現了英國西北部地區。(Acadata)
【2萬億沙特阿美IPO或延至2019年 倫敦證交所仍有機會】
備受矚目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PO)時間可能延后至2019年。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上周剛剛結束對英國的訪問,兩國領導人就阿美IPO事宜進行了商討。英國金融時報最新報道稱,阿美石油的具體上市時間將從2018年下半年推遲到2019年,而倫敦證交所仍有機會搶食這一堪稱全球股市最大規模IPO的蛋糕。自2016年上半年阿美公司宣布謀求上市以來,這家全球石油巨無霸企業的IPO進程一直受到各方關注。據預測,阿美公司此次將融資1000億至1500億美元,公司估值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中國證券報)
【歐盟將對俄個人及實體制裁延長半年】
歐盟12日宣布延長因烏克蘭問題引發的對俄制裁,繼續對俄羅斯150名個人和38家實體實施制裁。(中國新聞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