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1 12:10:10
3月10日,“獨角獸島”設計方案國際評審會暨主題沙龍活動正式舉行。許李嚴建筑師事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名譽教授嚴迅奇表示,綠色,不是有很多樹就是綠色生態,也不是建公園就是生態,要“以人文本”。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謝孟歡
每經記者 謝孟歡
“什么因素會影響到島的內陸水與外圍的滲透性?”“你怎么考慮建筑的空間布局?”……3月10日,在“獨角獸島”設計方案國際評審會暨主題沙龍活動上,許李嚴建筑師事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名譽教授嚴迅奇提問頻頻。

許李嚴建筑師事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嚴迅奇 每經記者 張建攝
“規劃一座島實際上就是打造一個新的城市,要用建筑來打造,而其中重點是這個城市的空間是怎么塑造的?和周圍的關系是怎么塑造的?”嚴迅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城市空間要結合周圍壞境打造出差異化。
“比如‘獨角獸島’與周圍的水域空間,應該有什么樣的關系?或相連或相隔,要根據具體需求差異化地打造其水岸線,城市內部也一樣,要有幾個不同的關系,才能有多樣性。”嚴迅奇進一步解釋到。
而如何進一步規劃打造城市內部?在嚴迅奇看來,綠色生態是每個城市都在強調的話題。“綠色,不是有很多樹就是綠色生態,也不是建公園就是生態,要‘以人文本’。”
對此,他建議,在城市生態規劃過程中,首先要減少浪費,比如說建筑的形態,應該是以人的感受、為人的體驗而做出來的,不需要那種不必要的夸張以及不必要的造型,這就是浪費。還有一方面就是方便性和連通性,能方便人的活動、能滿足人對步行的需求。
“打造一個新的城市,建筑一定是為城市服務的,建筑應該是現需的,不是浮夸的,建筑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就是為了給人以好的使用好的感受。”嚴迅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建筑不是單獨的生態,是城市的一部分。

獨角獸島設計方案國際評審會現場 每經記者 張建攝
正如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都離不開與周圍的交流,城市規劃也一樣。
當前,很多城市建筑都是一個個的個體,而不是一個互動的整體,這樣的問題也應該從規劃之初便有所認識,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更應該注意溝通。
“我覺得有了規劃,最重要的就是與周圍環境的溝通融合,周圍是已經規劃好建設好的建筑,就一定要考慮與其溝通,不能只考慮自己的設計,不能獨立。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與周圍有一種對話關系。”嚴迅奇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