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 2018-03-11 08:19:16
上海檢驗檢疫局發布15大進口商品典型案例
下周就是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進口消費產品的安全誰來保障?昨天,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通報了2017年典型案例,15大案例涉及各國進口的汽車、水果、面膜、奶瓶、電器、服裝等消費領域,在加強進出口商品質量監管方面具有警示作用。
案例1:福特探險者越野車質量安全缺陷嚴重
2017年2月,上海局發現了17例美國產進口福特探險者越野車存在轉向系統缺陷的相關投訴信息。在對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開展質量安全約談和缺陷調查后,發現在全國范圍內有180余例轉向助力失效,主要原因是車輛轉向助力總成件中的防塵套破損、灰塵堵塞。最終,福特中國公司對受影響車輛主動召回,涉及2013至2016年款福特探險者車型共計37734臺。
2017年,上海局共對12個品牌、93萬輛進口汽車進行監督管理,提高了上海地區進口汽車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案例2:土耳其進口家用型燃氣采暖熱水爐能效不合格
2017年7月,上海局對一批土耳其進口的家用型燃氣采暖熱水爐查驗時,發現該批產品未加貼能效標識。根據《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對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能效標識的產品目錄》,均應當辦理能效標識備案并加貼標識后才能進口并在國內銷售。經進一步核查,發現該批產品未向我國能效標識管理中心申請產品備案,最終判定該批熱水爐不合格,并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2017年上海局共完成進口能效標識入境驗證156312批次,涉及金額90.7億美金。其中查獲不合格產品45批次,涉及金額226.6萬美元。
案例3:韓國產COMOTOMO品牌硅膠奶瓶連續檢出不合格
2017年4-9月,上海局在對進口消費品實施檢驗監管時,連續檢出南通樂兒家商貿有限公司進口的3批次COMOTOMO品牌硅膠奶瓶不合格,共計6941件,貨值2.7萬美元。經抽樣檢測后均檢出奶嘴部分揮發性物質超標,抽樣檢測不合格率高達75%。上海局責令企業對上述貨物實施銷毀或退運處理。
該案例通過一系列風險預警及快速反應組合拳的措施保障,體現了檢驗檢疫體制優勢和執法效能,切實保障了進口消費品國門安全,保障了消費者正當權益。
案例4:歐開蒂進口嬰童服裝不合格
2017年1月,上海局累計檢出歐開蒂(上海)商貿有限公司進口的法國OKAIDI和JACADI品牌嬰幼兒和兒童服裝存在甲醛含量、pH 值和纖維成分含量等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合計11批產品,約占上海口岸年度空運進口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不合格批次的10%。上海局依法實施銷毀處置,并第一時間向質檢總局提前發布警示通報。
2017年,上海口岸共對6089批嬰童服裝實施抽樣檢測,檢出質量安全不合格1320批,不合格率為21.68%,與前兩年相比檢出率增至3倍多。
案例5:意大利進口涂料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不合格
2017年1月,上海局對一批自意大利進口的邁特伯利斯(METROPOLIS)品牌水性涂料實施檢驗監管時發現,其中FATO型號的涂料產品,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含量超標。上海局判定該批涂料不合格,不得進口。
2017年,上海局共計完成進口涂料檢驗8883批、17623噸,金額1.03億美元,共受理檢測進口涂料備案申請3177批,備案不合格率為2.73%。
案例6:印度進口石材檢出放射性超標
2017年6月,上海局對一批自印度進口的大河綠花崗石荒料實施放射性檢測時發現,該批貨物最高放射性劑量不符合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關于A 類裝飾裝修材料的限制要求,屬于B類裝飾裝修材料,即不可用于住宅、醫院、學校、辦公樓等I類民用建筑的內飾面,僅可用于商場、體育館、餐廳等II類民用建筑物、工業建筑內飾面及其他一切建筑的外飾面。上海局據此出具品質證書,要求收貨人嚴格依照產品等級限制使用范圍。
案例7:加拿大進口的活象拔蚌中連續檢出麻痹性貝類毒素(PSP)
2017年2月,我局在從加拿大進口的活象拔蚌中連續檢出麻痹性貝類毒素(PSP)超出中國安全限量標準。質檢總局據此要求各口岸采取加嚴查驗措施,并通報加拿大官方,要求開展針對性調查,采取有效監控措施,改進官方監管體系,加強檢驗監管,確保輸華活象拔蚌等水生動物質量安全。
案例8:進境美國橙中多次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丁香疫霉病菌
2017年1月至3月,上海檢驗檢疫局連續在14批進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鮮橙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丁香疫霉病菌(Phytophthorasyringae),涉及貨物共計301.6噸,貨值71.84萬美元。上海局已按相關規定實施了退運或銷毀處理。質檢總局已將相關情況通報美國官方,并發布《關于加強進境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柑橘類水果檢疫監管的警示通報》,并采取措施,確保輸華水果質量安全。
案例9:進境法國蘋果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蘋果牛眼果腐病菌
2017年1月至3月,上海檢驗檢疫局連續從2批進口法國蘋果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蘋果牛眼果腐病菌(Neofabraea alba)。上海局已按相關規定實施了退運或銷毀處理。質檢總局已將相關情況通報法國官方,并發布《關于加強對進口蘋果檢驗檢疫工作的警示通報》,并采取措施,確保輸華水果質量安全。
案例10:進境新西蘭蘋果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蘋果牛眼果腐病菌
2017年6月,上海檢驗檢疫局在新西蘭輸華蘋果中截獲我國檢疫性有害生物蘋果牛眼果腐病菌(Neofabraea alba)。上海局已對該批蘋果進行退運處理。質檢總局已將相關情況通報新西蘭官方,并發布《關于加強進境泰國番荔枝、新西蘭蘋果檢疫監管的警示通報》,并采取措施,確保輸華水果質量安全。
案例11:上海口岸首次在進口蜂產品中檢出狄斯瓦螨
2017年3月,上海局在一批墨西哥蜂蜜中檢出狄斯瓦螨,該批產品共計9.44噸,貨值3.40萬美元,為全國首例。上海局在第一時間將不合格信息上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質檢總局據此發布了警示信息,要求全國各口岸加強對墨西哥蜂產品檢驗檢疫監管,上海局依法對該批蜂蜜采取了監督銷毀的處理措施,切實保障了我國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2017年度,上海口岸在進口蜂產品中共檢出不合格產品14批次,不合格原因包括鋅含量超標、菌落總數超標、檢出蜂病病原等。
案例12:進口蒸餾酒甲醇超標
2017年,上海局在對一批原產國奧地利的蒸餾酒的檢驗中檢出甲醇含量超標。經實驗室檢測,該批產品的甲醇含量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蒸餾酒及其配制酒》(GB2757-2012)所規定的甲醇限量指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要求,對該批不合格蒸餾酒采取了監督銷毀的處理措施。
案例13:進口飲用水三氯甲烷超標
2017年,上海局在對一批來自日本的“北海道大雪山天然飲用水”進行檢驗時,檢出其三氯甲烷的含量超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所規定的≤0.02mg/L的限量要求。這是上海口岸近年來在進口飲用水中首次檢出三氯甲烷超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要求,依法對這批飲用水實施了退運處理。
案例14:進口植物油苯并芘超標
2017年6月上海局截獲一批不合格椰子油。該批椰子油經實驗室檢測,發現苯并芘含量超出《GB 2716-2005 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規定的限量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要求,依法對這批椰子油實施了退運處理。
案例15:進口美國面膜檢出多項微生物項目不合格
2017年6月,上海局在對一批來自美國的面膜產品進行檢測時,檢出致病菌—銅綠假單胞菌,同時檢出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均超標。上海局依法對這批面膜產品實施了銷毀處理,并對后續進口產品加強檢驗檢疫。
2017年9月,該產品再次進口時,上海局再次檢出致病菌銅綠假單胞菌以及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超標。對該批產品實施銷毀處理的同時,上海局將該產品多次檢出致病菌和微生物超標的情況上報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風險警示,暫停該境外生產企業生產的面膜產品進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