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9 16:41:18
白色家電已經足夠智能化。比如洗衣機,用戶放好衣物和洗滌劑,一個按鈕就能完成洗衣任務。如果你想要衣服都不用自己放進去,就能洗好,估計家電產品是完不成這樣的任務的——那應該是若干年后機器人做的事情。因此對于白色家電來說,想再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經記者|郭榮村 上海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張海妮

本屆2018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展),智能化依然是每個家電企業都無法繞開的核心主題。智能化符合產品升級的大方向,也是企業突破營收“天花板”的重要舉措。但一個尷尬的現實是,白色家電本就已足夠智能化,再進一步智能化,提升有限,而且可能并不受消費者歡迎。
2014年被稱為家電智能化元年,在當時的“互聯網+”浪潮之下,各家電企業紛紛打響智能化大戰。黑色家電在這股浪潮中迅速實現轉變,其電子產業的特性讓智能化水到渠成。
但是這給了白色家電以無窮無盡的挑戰,白色家電本質是機械產業,能夠智能化的技術和方向都太少。
“你說洗衣機怎么智能化?難道它可以自動把臟衣服丟進去,洗好后自動晾曬?”一位行業人士曾這樣感慨。
同理,冰箱和空調也類似。廣東一位冰箱企業高層就曾向記者感慨,冰箱的核心功能就是制冷,能夠智能化的東西太少,即使能夠智能化,也是細枝末節的地方。
所以,白色家電面臨的現實是:能夠智能化的地方不多;想去智能化的地方,技術又達不到。
但是企業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推動智能化,哪怕一點點。
比如,洗衣機如何智能化?用APP控制、用語音控制;自動投放洗滌劑;自動感知衣服的布料等。在本屆的AWE展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企業開發了洗衣機和晾衣架連接的智能方案:洗衣機把衣服洗完,晾衣架自動下降。
空調又如何智能化?除了APP及語音控制外,有的企業宣稱,其空調可以根據人的體感來自動調節溫度。
冰箱早期的智能化方案無非也是通過APP和語音來實現控制。后來有企業在冰箱門上增加了液晶屏,實現更多人機交流。也有的冰箱可以監測食材構成,看你吃得是否健康;或是與購物網站連接,可以直接下單購買缺少的食材。
這些技術進步給產品增加了諸多成本,但給消費者帶來的便利卻不夠大。總結下來就是性價比不高,普通消費者不愿意買單。這也是白色家電智能產品滲透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如果深入分析就會發現,白色家電難以智能化,恰恰是因為它已經足夠智能化。比如洗衣機,用戶放好衣物和洗滌劑,一個按鈕就能完成洗衣任務;空調設定在某個溫度,它就開始不停地工作。
如果想食材都不用買,回家飯菜就做好了;衣服都不用自己放進去,就能洗好,估計家電產品是完不成這樣的任務的——那應該是若干年后機器人做的事情。
對于白色家電企業而言,如何提高智能家電的性價比,當屬目前須思考的重要課題。這種性價比應該是:切切實實給生活品質的提高帶來了幫助,而付出的成本又不太高。
智能化的反方向主要是指偽智能、偽方便。
偽智能,顧名思義,即不是真正的智能。現在如果還要把只能通過手機App控制的空調稱作智能空調,估計大家都會笑。這就是一種偽智能化。
這兩年,由于語音識別的發展,很多企業將產品的App控制轉變為語音控制。這是不是另外一種偽智能呢?消費者費勁去對話半天,機器還不一定能聽懂,從這個角度看,還真不如幾個按鈕省事。
偽方便,是指智能化的產品沒有給生活減負,反而帶來更多麻煩。比如現在不少智慧客廳的解決方案是:人一進家門,電燈、空調、電視等自動打開。人離家,自動關閉。但如果用戶當天不想開電視呢,或者要開一個燈而不是兩個燈呢?
還有的解決方案是,把音響作為客廳的控制終端,對著音響喊一句,電視就打開了。這個想法是好,但想開電視跑到音響邊去喊幾聲,想開空調又跑過去喊幾聲,這似乎并沒有方便多少。
當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AWE現場也看到,除了智能化外,企業也沒有放棄其他維度的努力。比如,傳統空調只能調節溫度和風速,美的展出的一款空調還可以調節濕度、新鮮度和潔凈度,在這個基礎上,能模擬森林等環境中的空氣;而針對難以清洗等痛點,奧克斯新品空調以模塊化設計,實現了空調無螺絲拆卸、快速拆機的便捷性需求。這樣的設計,讓每一個人都能迅速地自由拆卸、自由清洗空調。這些實用的功能,比表面的智能化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也許,對白電而言,智能化是一條重要的路,但并非唯一之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