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9 10:04:40
舉世矚目的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兩會代表們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政府工作報告,更是讓人深感振奮,備受鼓舞。過去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革”。作為本屆全國政協會上的民營企業家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激情滿懷、感受頗多。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作為民營企業家代表參與本屆政協會議,他說“聽完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踐行者,既感受到時代所帶來的光榮和自豪,又感受到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在新的歷史時期所肩負的重要責任和使命。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民營企業家務必牢記使命,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企業家作為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到來之際,務必‘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要立足長遠、把握當下,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再出發,爭做新時代的新標兵。”

不僅如此,本屆政協會上他還帶來多個提案,從宏觀和微觀多個角度建言獻策,既有關乎國計民生的有關精準扶貧的焦點提案,又有針對社會大眾尤其是老齡化社會問題提出的“養老護理險”提案,目的是解決“養老護理”的后顧之憂,還有針對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以及完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的相關議案,體現了一個有擔當的企業家全國政協委員的嚴謹與務實。
作為積極投身社會慈善事業,倡導“常態公益”、“造血慈善”的企業家,張桂平在《關于設立全國民營企業精準扶貧專項基金》的提案中指出,扶貧工作不僅要解決貧困地區眼前困難,更重要的是激發貧困地區內生脫貧動力。而新時代民營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市場主體之一,響應黨的十九大“匯聚各方力量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召,是民營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建議,一是由國家扶貧工作領導機構牽頭成立“民企精準扶貧專項基金”,整合民營企業資源,統一監管運作;二是用專項基金在貧困地區因地制宜建立職業技術學校,培養貧困人口掌握謀生技能,提升自主脫貧的能力;三是用專項基金提高貧困地區教師薪資水平,并為表現優異的教師提供外出交流學習的提升機會;四是用專項基金選送貧困地區干部到發達地區培訓,將先進理念、成功經驗帶回當地活學活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針對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張桂平認為目前還存在很大缺口,比如居家養老困難較多、社區養老專業能力欠缺、機構養老護理缺乏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民間資本對養老產業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等。
張桂平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和機制,如在社會養老統籌保險中明確一定比例的養老護理險、出臺政策吸引民營資本投身養老護理行業等;二是編制養老護理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加強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職稱認證體系建設。
在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并就“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方面,張桂平說,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非國有博物館平均館舍建筑面積已達到4896.69平方米,建筑面積大于10000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館有50多座,一些非國有博物館在建筑規模、硬件設施等方面已經能夠與當地同檔次的國有博物館比肩。但非國有博物館在發展中仍存在很多困難,特別是在建館用地、購買服務、運營補助、考核獎勵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難點,造成非國有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壓力增大。
張桂平建議,狠抓各項文化政策的落實,將落實情況列入國辦大督查范圍,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增強文化自信。主要措施有:公平對待國有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將非國有博物館納入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搭建溝通協調橋梁;打破人才職稱評定壁壘,實現國有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從業人員職稱評定統一標準;加大幫扶力度,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發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