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8 22:10:1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2016~2018年三個版本的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的核電政策部分,發現前兩年對于核電政策的關鍵方針均為“安全發展核電”,而2018年則調整“穩妥推進核電發展”。
此外,意見中明確指出“在充分論證評估的基礎上,開工建設一批沿海地區先進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這也是指導意見中首次對于年內開工一批沿海三代核電給出的明確表述。
每經記者|歐陽凱 每經編輯|張海妮
3月7日,國家能源局官網發布了《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2018年核電行業的發展方針和建設目標做出具體安排。意見提出,年內計劃建成三門1號、海陽1號、臺山1號、田灣3號和陽江5號機組,合計新增核電裝機約600萬千瓦;年內計劃開工6~8臺機組。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擺脫核電消納困境”正式進入國家能源局今年的工作指導文件。意見明確提出“繼續推動解決部分地區核電限發問題,促進核電多發滿發。”這是近年來首次提到上述說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2016~2018年三個版本的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的核電政策部分,發現前兩年對于核電政策的關鍵方針均為“安全發展核電”,而2018年則調整“穩妥推進核電發展”。
此外,意見中明確指出“在充分論證評估的基礎上,開工建設一批沿海地區先進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這也是指導意見中首次對于年內開工一批沿海三代核電給出的明確表述。
申萬宏源發布研報稱,這也意味著隨著國內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日趨成熟(AP1000、華龍一號、EPR等),政策對于上馬新的沿海三代核電項目態度愈發積極。
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國內核電裝機將達到5800萬千瓦,“十三五”期間開工核電項目3000萬千瓦。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新增核準項目為0,考慮到核電建設周期較長(一般為5年左右),持續的核準停滯或會導致上述規劃目標難以實現。
“作為企業,我們都準備好了,都沒有問題,但是一直沒有獲批。”3月7日,在全國兩會現場,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他也因此呼吁國家能源局能盡快核準核電新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首次指出,繼續推動解決部分地區核電限發問題,促進核電多發滿發。
今年2月初,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37臺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474.69億千瓦時,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7108.05小時,設備平均利用率為81.1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7年核電機組發電小時數較2016年提升48小時,這也是在經歷連續三年下滑后首次觸底回升。不過,包括紅沿河、寧德、福清、昌江、防城港在內的五個核電廠中共有8臺機組依然出現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或停機備用,設備平均利用率低于70%。其中,位于遼寧大連的紅沿河核電廠4號機組設備利用率在所有在運機組中最低,僅36.14%。相比之下,設備平均利用率最高的則達到了103.62%。
申萬宏源的研報指出,核電作為基核電源的地位較為穩固,無論從保障安全的角度,還是從經濟效益的角度,核電多發滿發仍為重要的政策目標。當前經濟回暖、下游用電需求持續回升,政策力促核電消納改善,在運核電機組利用小時改善趨勢今年有望延續,也能提升存量機組盈利能力。
對此,王壽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表示,核電和水電一樣,建造成本很高,但是運營成本很低。清潔能源被鼓勵使用,而核電綠色、清潔高效,將來一定是發展方向。現在核電占比還很低,只有2%多,將來也不過是4%,比風電和光伏還少,所以還并沒有真正發揮出太大的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