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8 08:07:42
每經編輯|李語涵
【財政部部長肖捷:我國政府的負債率低于60%的警戒線】
在7日的記者會上,媒體提問:有國際機構預測,2018年中國政府的直接債務將達到GDP總量的40%,2020年有可能要上升到45%,請問財政部對此有何評論?下一步怎么樣加強地方債務的管理、控制債務的風險?財政部部長肖捷回答說: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政府債務余額為29.95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國債余額13.48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6.47萬億元。我國政府負債率也就是用債務余額除以GDP所得出的比例是36.2%。這個比例比2016年的36.7%有所下降。他強調,按照這樣一個比例,我國政府的負債率是低于國際社會通用的所謂60%的警戒線,也低于其他主要經濟體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負債水平。“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政府的債務風險指標水平與2017年相比,也就是我剛才跟大家通報的數據相比,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每日經濟新聞)
【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攻堅期 下一步重點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
近日,河北、吉林、陜西等地陸續部署2018年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其中,河北明確年度主要污染物降低目標值;陜西將鐵腕治理霧霾列為環保頭號工程。來自環保部的數據顯示,近兩年來在各級部門綜合治理下,大氣污染防治已經取得階段性效果,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專家分析指出,下一步要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結構的調整步伐,從根本上解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頻發的問題。(經濟參考報)
【2月外儲環比跌270億美元 供求格局未變化】
中國人民銀行7日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345億美元,較1月末下降近270億美元,降幅為0.85%,結束了此前連續12個月的上漲態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格局,2月外匯儲備的負增長并不意味著外匯供求格局的變化。(經濟參考報)
【主流房企前兩月銷售超預期 三大巨頭均破千億】
上市房企2018年前兩個月的整體銷售超出市場預期。截至3月7日,披露銷售數據的22家上市房企今年前兩個月合計銷售6063.26億元,同比增長55.55%。其中,碧桂園、恒大、萬科三大房企在1月至2月樓市傳統銷售淡季仍能達到千億級,遙遙領先同行。天風證券認為,2018年1月至2月主流房企銷售額同比漲幅超五成,確實超出市場預期。(上海證券報)
【能源局印發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加快推進油氣體制改革】
國家能源局印發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意見提出,2018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5.5億噸標準煤左右。穩妥推進核電發展,穩步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積極發展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有序推進天然氣利用。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地區為重點,按照統籌規劃、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以氣定改的原則推進“煤改氣”工程。繼續推進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推動化解煤電過剩產能。加快推進油氣體制改革。(國家能源局)
【棄風棄光現象仍存 全國政協委員呼吁可再生能源配額制】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可再生能源電源的發電量占比依然很低,且各地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棄風棄光等問題仍亟待解決。2017年,我國棄風電量和棄光電量分別達到了419億千瓦時、73億千瓦時,棄風率和棄光率同比明顯下降,但仍分別達到了12%和6%。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建議,必須逐步由目標引導過渡到強制性的配額制。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建議,明確強制配額的主體責任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的強制認購主體,同時納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標。(每日經濟新聞)
【2017年11家財險公司保費超百億元】
保監會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財險公司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0541.4億元,同比增長了13.76%。從具體公司來看,共有3家險企保費收入超過1000億元,而保費收入超過100億元的財險公司共有11家。(證券日報)
【李寧市值一個月升27億港元】
從2月7日紐約時裝周的秀開始的一個月里,李寧公司的股價從6.04港元一路上漲,截至3月7日報收7.29港元,單月漲幅達20%。據記者統計,李寧公司的市值已累計升值27.25億港元。(北京晨報)
【養元飲品高價上市逼近“破發”】
近日,知名飲料企業“六個核桃”所屬養元飲品(603156,SH)成功登陸A股。自2011年來,養元飲品幾度闖關IPO終成功。對于大眾來說,除了其廣告深入人心,養元飲品以78.73元/股高價上市,首日漲44%到113.37元/股,但上市次日便跌停的表現,也給投資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春節后,養元飲品股價總體持續下跌,3月7日,收盤價為80.78元/股,已逼近發行價。其實仔細梳理不難發現,早在上市前,養元飲品就曾因產品單一等因素遭到一些質疑。未來,養元飲品能否靠“六個核桃”撐起幾百億的總市值?對實行大單品策略的公司來說,能否繼續舞好這把“雙刃劍”,是成功的關鍵。(每日經濟新聞)
【通用汽車在華年銷量首次突破400萬輛 刷新最高紀錄】
通用汽車在周三發布公告稱,2017年全年在華零售銷量首次突破400萬輛,同比增長4.4%,刷新2016年創下的紀錄。(中新網)
【萬能險占比史上最低四家 “激進型”險企亟須調整業務結構】
2017年全年的保費數據出爐,在具有代表性的幾家公司身上,人身險市場的風云際會一覽無余。與保障屬性更強的“老六家”相比,華夏人壽、富德生命人壽、人保壽險和安邦人壽這四家險企從去年的總保費收入情況來看,合計市場份額同比下降3.07個百分點至20.14%。與此同時,相較于萬能險大行其道的2016年,華夏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及安邦人壽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占比普遍有明顯增長,充分體現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及《中國保監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134號文”)等政策的導向作用。人身險市場的業務結構優化明顯,中短存續期產品逐漸收斂,真正具有保障屬性的產品重新唱起了主角。數據顯示,2017年,全部85家壽險公司合計實現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5892.36億元,同比減少超過五成;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也同比下降了16.20個百分點至18.19%,為史上最低水平。(每日經濟新聞)
【美股探底回升,白宮暗示加墨或有關稅“豁免”】
受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辭職消息影響,周三美國三大股指全線低開后震蕩走低,道指一度跌超300點,納指標普跌幅近1%。午盤后白宮新聞發言人桑德斯證實特朗普本周即將公布的鋼鋁進口關稅決定或將“豁免”北美兩大貿易伙伴加拿大和墨西哥,美股探底回升。截至收盤,道指下跌0.33%,報24801.36點,納指上漲0.33%,收獲四連陽,報7396.65點,標普500指數微跌0.05%,報2726.80點。地產股和科技股表現活躍,Facebook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分別上漲2.2%和1.3%。
【歐洲主要股市收市上升】
富時泛歐績優300指數收漲0.33%,報1458.32點。歐洲STOXX600指數收漲0.36%,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報372.71點。歐元區藍籌績優STOXX50指數收漲0.58%。德國DAX30指數收漲1.09%,連漲三天,報12245.36點。法國CAC 40指數收漲0.34%,連漲三天,報5187.83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漲0.16%,連漲三天,報7157.84點
【國際油價、金價收跌】
WTI 4月原油期貨收跌1.45美元,跌幅2.32%,報61.15美元/桶。布倫特5月原油期貨收跌1.45美元,跌幅2.20%,報64.34美元/桶;COMEX4月黃金期貨收跌7.60美元,跌幅0.6%,報1327.60美元/盎司。
【3月以來15股創歷史新高 醫藥生物行業占主導】
統計顯示,3月以來僅15只個股股價創出歷史新高,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電子、有色板塊,醫藥生物行業數量最多。上述股價創新高個股年報預告均為預增且業績表現不俗。可見,無論市場短期切換什么風格,低估值、具有業績支撐的個股還將是市場主角。其中,醫藥生物占據了6只,占比為40%,分別為科倫藥業、愛爾眼科、濟川藥業、片仔癀、樂普醫療和華東醫藥。(證券時報)
【南下資金調倉換股 滬港深基金“追風”新興成長】
3月份以來,伴隨港股反復震蕩,內地資金南下速度明顯放緩。與此同時,資金的投資風格也出現了顯著變化。相關數據顯示,去年漲幅明顯的大金融板塊被南下資金大舉拋售,以金斯瑞生物科技為代表的新興成長股則獲得大幅加倉。在投資方向上,滬港深基金經理一致看好互聯網、5G、生物科技、半導體等新興成長板塊的投資機會。(上海證券報)
【年報行情打響 私募多主線“擒牛”】
隨著多家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17年年報,A股打響年報行情。私募人士認為,年報、半年報、季報披露季都是調倉換股的時間窗口。尋找績優股必須從行業出發,尋找景氣周期行業中持續增長的龍頭公司。同時,注意回避業績“地雷”或業績明顯低于市場預期的個股。(中國證券報)
【美國2月ADP就業增加23.5萬人】
接近充分就業的美國,似乎正在往就業市場“過熱”進發。勞動力市場持續保持增長態勢的同時,隨著稅改和基礎建設計劃的推進,美國企業或將面臨熟練工人“用工荒”。本周三,有“小非農”之稱的美國ADP就業最新數據顯示,2月美國就業人數增加23.5萬,大幅超過預期值20萬,前值從23.4萬上修到24.4萬。這也是連續第四個月,民間就業人數達到20萬以上。(華爾街見聞)
【美國產果汁、花生醬成為歐盟關稅報復目標】
歐盟委員會周三提議,如果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進口鋁和鋼材全面課征關稅的計劃付諸行動,歐盟就將對美國鋼鐵、服裝、紡織品、鞋類和特定工業品征收25%的報復性關稅,清單還包括摩托車、T恤、牛仔褲、玉米、果汁、花生醬和波本威士忌等。(BBC)
【美國1月貿易逆差創金融危機以來新高】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似乎并未對美國貿易赤字問題產生重大影響,美國1月貿易赤字創下2008年10月金融危機以來新高。美國商務部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月貿易赤字環比上升5%,至566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這也是美國貿易逆差連續第五個月上升。其中對華逆差增長16.7%,達到360億美元,創2015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路透)
【加拿大央行維持利率不變,擔憂貿易風險】
加拿大央行周三宣布維持基準利率1.25%不變,符合預期。利率決議顯示,鑒于全球貿易緊張形勢升溫,房地產業數據疲軟,暫時不急于采取激進的加息政策。重申可能需要繼續寬松,并保持警惕,貨幣政策行動將取決于未來數據。加拿大央行將繼續關注經濟對更高利率的敏感性,需要時間來評估住房新政。(彭博)
【歐元區上季GDP同比增2.7%】
歐盟統計局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去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0.6%;歐盟28國去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長2.6%,環比增長0.6%,均符合市場預期。(中國證券報)
【巴西今年1月工業產值同比增長5.7%】
隨著巴西經濟逐步復蘇,巴西工業生產也逐漸走出谷底實現增長。今年1月,巴西工業產值同比增長5.7%,創2013年以來同期新高。(中新網)
【歐盟宣布將針對美國加征鋼鋁關稅出臺反制措施】
歐盟委員會在7日的例行會議后宣布,當天的會議討論并通過了一份針對美國加征鋼鋁關稅出臺反制措施的提案。提案稱,如果美國宣布正式推出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影響到歐盟經濟利益,歐盟隨時準備作出與美方行為相稱并完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回應。(新華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