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03-08 07:28:07
從今年2月股價大幅下挫之后,A股市場大盤藍籌股就基本處于守勢,而創業板則持續強勢反彈。雖然從量能指標來看,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仍顯不足,但是存量資金也并未遠離,只不過一直在找尋更為安全、更值得投資的品種和標的。
從今年2月股價大幅下挫之后,A股市場大盤藍籌股就基本處于守勢,而創業板則持續強勢反彈。這似乎也成為市場風格轉換的一個重要跡象。雖然從量能指標來看,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仍顯不足,但是存量資金也并未遠離,只不過一直在找尋更為安全、更值得投資的品種和標的。倘若梳理近一年資金的投資脈絡,就可以發現,投資者對于安全邊際的渴求變得越來越強烈。
首先,“高價股”的回落與“白菜股”股的逆襲。不知不覺中,兩市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已經從800元附近回落到700元附近;次新股養元飲品同樣在第一個漲停致使股價超過百元之后,便迅速折戟沉沙,目前股價依然未見企穩,處于破發邊緣。相反,低價股卻頻繁逆襲市場,比如以智慧農業和安彩高科為代表小盤股近期出現了強烈反彈。當白馬股和業績股估值高企,尤其是高價股尚處于估值消化期之際,低價股迅速接棒,并實現股價的短期大幅上漲,表明資金恐高情緒明顯,低吸意愿在同步升溫。
其次,藍籌股與成長股輪舞,市場再無獨角戲。與此前只有藍籌和白馬獲得市場青睞不同,春節過后,尤其是3月以來,藍籌股和成長股之間此消彼長。無論是3月6日資源股與題材股之間的蹺蹺板效應,還是昨日以銀行為代表的藍籌股和創業板指數之間的對立,都說明資金并非遠離,而是更樂于長袖善舞。
第三,業績超預期個股的受寵與低于預期個股的被冷落。隨著年報逐漸披露,市場階段性回歸盈利為主導的狀態。以3月7日早盤為例,達華智能因踩雷樂視,公司股價持續跌停,已經導致短期60億市值的崩潰。資金踩踏的背后,是對于業績低于預期類個股的加速逃離;而延華智能在實控人更換之后,股價也大幅下挫,折射出資金在不確定性面前同樣在追求更加安全的避風港。
可見看出,渴望安全性近期已經成為資金的主要目標。市場風格的不停變化,背后則是整個市場流動性的起伏。
目前市場對于短期流動性的判斷相對樂觀。在此背景下,乘著流動性的東風,加緊尋找估值具有安全邊際的標的,便成為資金的理性選擇。至少從近幾個交易日的盤面特征來看,這仍會成為近期A股市場的一個主要特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