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4 12:08:15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 3日,在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記者同來自四川的全國人大代表、鋰業龍頭企業——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進行了一次“鋰業與國家發展”的專題對話。蔣衛平表示,鋰業的發展不僅關乎企業本身的轉型升級,還關乎國家在綠色發展、生態文明以及精準扶貧等戰略上的軟實力提升。

“我們立足實業,經過多年拼搏,將天齊從一個縣城的小企業在20年內發展成為全球排名前列的鋰業跨國集團,希望向世界證明中國人有能力做好新能源產業,實現‘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彎道超車。”蔣衛平向記者表示。

蔣衛平認為,要實現彎道超車,首先技術是核心競爭力。天齊鋰業在經營之初便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優化采選礦技術,完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品質,發展到今天更是向國際一流標準看齊,以自動化和智能化為創新驅動力,創建全球研究院,吸引國際高端技術人才,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研發實力,不斷實現產業升級。其次,是專注調研和分析自身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與規律,了解自己在行業的定位與競爭力動態變化,永遠保持開放和學習的心態。此外,需要引入和執行現代商業管理模式和制度,保持高效的運營效率,關注對人才的培養和支持、激勵,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因為公司真正的核心資產是人才團隊。
蔣衛平在訪談時提到,國家在深入推進綠色發展理念,而天齊鋰業的定位是瞄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產核心材料,本就要求為促進全球綠色低碳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因而歷來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規劃和生產過程中,都將環境保護放在首要地位。
據了解,近三年來,天齊鋰業境內生產基地已累計投入環保治理費用1.53億元,淘汰、更新、增添32臺(套)環保設施和設備,環保工藝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無一次環保事故發生,無一次環保行政處罰。今年計劃再投入超過6000萬元,采用最成熟的工業凈化技術,引入最嚴環保標準,加大對煙氣、粉塵的精準治理。
蔣衛平還表示,中國企業發展要想“走出去”、實現國際化,其中,樹立環保意識、優化工藝流程、踐行“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是企業獲得國際認可、實現國際化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對企業走向世界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蔣衛平說,“實業報國不只限于企業的商業價值,還包括社會價值。我們不僅要做以鋰業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產業國際領導者,也要在社會責任上有所作為。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企業作為社會公民,有責任和義務響應國家號召,參與鄉村建設,通過發揮自身運營及管理優勢,創建可復制的鄉村建設示范項目,做到社會效益最大化。”
近年來,天齊鋰業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精準扶貧原則,成立專門部門,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撥出1000萬元專項款,在企業發源地遂寧推行健康扶貧工程三大工程,其中 “聯村示范衛生室”項目,打造出了全國首創的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扶貧模式。
項目通過在區域集中、常住人口多的行政村新建或改擴建,形成以聯村示范衛生室為中心,帶動其他村衛生室滿足基本功能的布局。提升農村居民就醫條件,逐步達到農村居民看病有標準醫療機構、有合格醫生護士、有規范醫療服務、有完善設施設備,能獨立開展“3+1”檢查,真正做到診斷有依據、治療有效果,致力于達到“小病不出村”的目標,間接貢獻于保障農村地區的有效生產力。
據悉,兩年來,首期十大衛生室總計覆蓋村落54個,覆蓋面積135.54平方千米,惠及人口12萬人。
蔣衛平呼吁越來越多有能力的企業加入到創建示范性、可復制的健康鄉村、生態鄉村及人居改善項目中來,助力國家“精準扶貧”戰略。
(文章來源:新華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