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03-04 09:07:34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信息中心主任張野接受證券時報專訪時表示,一年前證監會開始深入研究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特征的資本市場監管科技技術,目的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提升監管部門的工作效率和監管能力。監管科技應用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監管機構的共識,也是證監會多年來堅持的工作理念。
證券時報記者:監管科技在資本市場一線監管方面有哪些運用?
張野:證監會的中央監管信息平臺與各交易所的監察監管系統構成了統一的整體。滬深交易所在內幕交易、市場操縱、信息披露等方面已經建成了強大的監察系統,因此可以將交易所監察系統的數據與證監會的數據進行充分整合,從不同角度、不同顆粒度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從而可以更有效地發現各種違規線索。比如交易所發現某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現了異常,就可以將異常情況通過中央監管信息平臺傳送給轄區的證監局,證監局核查后再反饋給交易所,通過數據流動形成完整的監管鏈條。如果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分析,就可以大幅提高監管力度。
證券時報記者:監管科技的應用有哪些困難?
張野:大數據+人工智能到目前為止可以說還是個藝術性的工作,還達不到工程性的標準。所謂的藝術性的工作,就像是你寫一本小說,我也寫一本小說,但你的小說可能會很暢銷,我的卻一本也賣不出去,因為沒有一個工程性的方法,指導你如何寫小說就可以暢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也一樣,大家都很看好它的前景,但如何具體取得實際效果,還需要有一個工程方法意義上的突破,指導大家按照一個有效的方法去做,就可以看到想要得到的結果。這個層面如果不能突破,就只能停留在暢想層面上了。
證券時報記者:如何看待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張野:區塊鏈有非常突出的特點,無論是技術理念還是技術手段都值得高度關注。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澄清。首先從技術角度上看,區塊鏈的絕對去中心化是不成立的,因為區塊鏈本身就是個軟件,而軟件一定是中心化開發出來的。再比如,區塊鏈上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身份認證,而身份認證的技術是PKI(公鑰基礎設施),這個技術也是中心化的。所以,如何在中心化的架構基礎上搭建一個的去中心化的體系,需要進一步研究。另外,區塊鏈技術發展到現在,有一個根本性問題還沒有解決——為什么要去中心化?不可否認,有些應用場景是需要去中心化的,但是否所有的場景都要去中心化,這是需要仔細思考的。我還是比較認可周鴻祎說的那句話——到現在大家還沒找到比較適合應用區塊鏈的場景。因此,對待區塊鏈的發展既不要一哄而上,也不能把它看得一無是處,還是要順其自然、遵循自然科學的發展規律。
來源:證券時報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