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3 17:29:38
每經編輯|郭鑫
2018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于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正式開啟。“部長通道”前川流不息,先后有教育部、司法部等5位部門負責人回答了記者問題。現場銜接緊密,沒有片刻“空檔”。
在這條“部長通道”上,也是“干貨”滿滿,對于社會上的焦點問題,熱點問題,部長們都一一解答。那么今天下午的部長通道上的情況如何,又有什么“爆料”和“干貨”出現呢?一起來看看吧。

陳寶生在談及“三點半難題”時表示,三點半難題更多地表現在大中城市,父母沒有時間去接孩子。三點半之前,孩子在校學習,責任在學校,三點半之后,孩子在家,責任在家庭。這也就帶來了一個“成長中的煩惱”。一年來,這個問題已經有所緩解,已有25個省發布了符合各自實踐的政策措施。
對于如何應對“成長的煩惱”,陳寶生表示,比如上海,年輕父母比較集中。因此規定,中小學校后服務要做到全覆蓋,3點半到5點,老師配備有所傾斜。北京則是3點到5點,主要內容是開展課外活動。同時每個學生補助700-900。南京則探索了一條彈性離校時間。廣西則利用社區解決托管問題。都是可行的。
陳寶生還表示,將各省可行的做法加以落實。一年來,已經有所改善,相信這會是給予年輕父母的一個大紅包!
在談及教師歸屬感的問題時候,陳寶生表示,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發布。這份文件發布于十九大之后,是開創新時代的文件,是開創新模式的文件。
最后,陳寶生還提出6字箴言: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中央已出臺文件進行布署,辦好六件事,一提,提高地位待遇;二改,改革教師配備制度;三育,振興師范教育;四用,加強教師使用,壓擔子,指路子,提點子,給位置,發票子,給他們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五保,保障保護教師合法待遇;六尊,重振師道尊嚴,全社會尊師重教。

中國新一輪機構改革在即,海內外僑胞關注的重點就是僑務部門會有怎樣的變化。裘援平在談到僑務部門機構改革時表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目的旨在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平,所以各方面的工作只會加強,不會削弱,所以請海內為僑胞放心,娘家人依舊還是娘家人。
對于少數國家媒體炒作華人華僑問題以及中國滲透論時裘援平表示,中國人移居海外的歷史久遠,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無論走多遠,都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以他們的辛勞和智慧為居住地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社會繁榮、文化多元等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所以成為受到各國普遍歡迎的移民群體。
中國是一個移民大國,在國際移民領域中國始終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移民政策是鼓勵華僑華人融入當地社會,與其他族群的朋友們和睦相處。中國從未有過利用僑胞和僑務工作做過任何危害別國利益的事情,我們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客觀公正看待華僑華人,為他們營造一個更加公平友善的環境。至于少數人的所謂炒作,是罔顧事實,別有用心,應該得到嚴厲駁斥。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還表示,僑務工作應廣泛深入凝聚僑心僑力僑智,維護僑胞的合法權益,能夠協助幫助僑胞加強同祖國的聯系,支持他們創業創新發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把僑胞的夢想同民族夢想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司法部部長張軍是第三位步入“部長通道”的部長,他首先回應了央視記者提出的關于離監探親問題。
張軍部長表示,改造罪犯要社會化,依靠社會力量改造罪犯,改造罪犯成為守法公民,要讓社會上的春風能夠透進高墻。今年實施的罪犯離監探親探索,春節前有999名罪犯回家與家人過年,初四初五全部回到監獄,這經受了考驗也得到了各方的好評,今后將繼續進行下去,離監探親今后要制度化。
在回應關于公共法律服務的問題時,張軍表示,今后的目標是要為民提供及時精準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
對于外界關注的司法考試改革問題,張軍表示,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實施辦法正在修改,4月下發。按照這個實施辦法,全日制普通高校法律本科并獲得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的學生可以參加司法考試。非法學類本科畢業,獲得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的學歷學位的學生,有三年以上從事法律職業的經歷,也可以報考。具體詳情,請等待實施辦法發布。

國家中醫院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是第四位來到部長通道的嘉賓,他回應了中醫藥話題。
對于中醫藥“走出去”的前景,國家中醫院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中醫藥已在183個國家地區得到運用,建立了17個中醫藥中心。但還有很長路要走,中醫藥文化認同要有一個過程,準入也有一定障礙。但只要對人類健康有利的事情,都會努力。特別是中醫藥既可以治病,又可以防病的特點,能讓大家少得病、晚得病,養生保健,運用非藥物療法治病,一方面減少損傷,一方面節省費用。真正讓中醫藥走向世界,我們首先要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要做好藥物理論工作。
王國強還表示,要做好在基層的醫療服務,建國醫堂、中醫館,更好地提供中醫藥服務,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助力健康中國、鄉村振興。加強基層醫療人員的學習,加強人才建設。建立醫聯體,把城市的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認真落實中醫藥法,使得更多有資質的中醫人員,能開辦診所。

第五位嘉賓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關于文物工作,他表示:
我們已摸清了文物安全的基本狀況,進行了必要的整改。文物安全永遠是零起點。這個觀念和認識是第一位的。其次我們要緊扣文物安全的責任鏈條。既要明確地方政府的屬地職責,同時主管部門直接單位責任人的責任更加直接。責任不落地,沒有細化,就可能出現安全問題。
任何大話、空話,拍胸脯或者表面文章,不能成事,還會壞事,一定要有責任意識。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負責,出了問題要追責,不能有絲毫含糊。其三,要加強能力建設。一些地方,一個文物機構掛了好幾塊牌子,一個人身兼數職,這樣認知能力、精力體力有限,長期下去都會出問題。希望各地在機構改革中充分注意文物安全。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央視網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