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24 00:26:5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指數行情仍在繼續,繼周一漲0.39%后,周二滬綜指大漲1.29%至3547.22點。自2017年12月28日算起,上證綜指在18個交易日中,拉出了17根陽線。依銀行股目前的勢頭,很難說陽線就此終結,其短期內多半會有些慣性。
上證綜指中權重股多得離奇,是非常特殊的一個指數,已經完全失去了指數的意義。其余A股的主要指數表現明顯較弱,周二深綜指漲0.36%,中小板綜指漲0.25%,創業板綜指跌0.05%。
周二拉升的主要是銀行股。銀行股前一天受浦發行利空拖累而有所調整,但僅調整了一天就凌厲上漲,這有點令人意外。除銀行股外,中石油下午也有明顯表現。還有,地產股表現也不錯。
兩市絕大多數個股是下跌的,權重股已強得不可思議,“二八”行情顯然仍在延續。不過個人覺得,超級主力這回做得可能是有些過了,甚至多少已經有些荒唐了,早晚或會付出代價。
銀行、家電等權重股市盈率并不太高,炒炒勉強還說得通,但也有些權重股的市盈率其實是比較高的,其走勢也明顯強于非權重股,這就有些過了。以中石油為例,該股股價為9.19元,市盈率超過70倍,其H股僅為5.90港元。如果僅僅因為權重而炒,這市場可能就不那么健康了。如果說得嚴重點,應該已有操縱指數的嫌疑了。
投資者無法與超級主力對著干,多數情況下這很難討到好處。不過,我覺得投資者也并不宜盲目地順從,或者說即使是順從,那也應該注重些策略。投資者如果跟風權重股,一般不應全盤跟進,比如至少不宜盲目跟風那些“市盈率偏高且成長性不那么強”的品種。
有些權重股市盈率高達三十幾倍或更高,但預期兩年后會降到20倍,所以仍有投資者追捧。這種做法雖然也沒啥大錯,只是我覺得是沒有太大必要的,因為明明非權重股中有太多的市盈率僅為20倍的品種,且成長性也不見得就差于權重股。投資者放著現成的20倍市盈率個股不要,甚至割了肉去換權重股,個人覺得這就有些過了。
當然了,我說的也只是一般的策略,具體個股得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投資者除了得考慮到市盈率及成長性外,還得考慮到行業龍頭屬性,考慮到市場壁壘等復雜因素。
未來幾天大盤特別容易震蕩,投資者應高度警惕,以免莫名其妙招致損失。滬綜指已被權重股把持了,所以這樣的震蕩不一定會體現出來,投資者觀察震蕩時要主要參考其他股指,如深綜指、創業板指數之類。此外,還有個觀察辦法,即不必去看任何股指,只去看跌幅榜即可,比如每天去數一下跌停家數。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