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23 17:36:58
1月22日,沃森生物回復稱,由于未取得交易對方的確認,亦缺乏對股權賠付及其影響作出準確判斷的充足依據,因此公司在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和首次披露年度業績預告中未對該事項作出相關預計。
每經編輯|朱萬平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每經編輯 陳俊杰
近日,沃森生物業績變臉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主要因其此前出售部分股權的河北大安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大安)采漿量不達標,公司將承擔4億多元的賠付。
但河北大安目前控股方博暉創新(300318,SZ),早在2017年三季度報告中,己就河北大安可能無法完成業績承諾進行了風險提示。對此,深交所1月16日下發問詢函,要求沃森生物說明在博暉創新已提示風險的情況下,公司在2017年10月披露三季度報告、在2017年11月披露2017年業績預告時均未對該風險進行預計的原因。
1月22日,沃森生物回復稱,由于未取得交易對方的確認,亦缺乏對股權賠付及其影響作出準確判斷的充足依據,因此公司在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和首次披露年度業績預告中未對該事項作出相關預計。
2012年~2013年,沃森生物共投8.66億元獲得河北大安90%的股權。2014年9月,沃森生物將河北大安46%股權轉讓給博暉創新實控人杜江濤。
當初,沃森生物承諾將協助杜江濤加快提高大安制藥的血漿采集規模,確保河北大安2017~2019年血漿采集規模分別不低于150噸,200噸和250噸。否則,沃森生物須以1元價格向杜江濤轉讓一定比例的股權作為補償。隨后,杜江濤將所持大安制藥股份悉數轉讓給博暉創新,并做了相應的業績承諾。
2017年,河北大安業績不達標,杜江濤日前已先向博暉創新賠付股權。由此,沃森生物近日公告稱,將因該事項賠付4.57億元的賠付。這使其2017年實際業績較此前預計大幅下滑。
博暉創新在2017年三季度報中,己預計河北大安可能無法完成業績承諾。為此,深交所近日問詢沃森生物為何未對上述風險進行預計。
沃森生物回復稱,博暉創新在其2017年10月公告的2017年三季度報告中,僅披露了河北大安年度采漿量達到承諾量的可能性較低的相關內容,但并末披露有關采漿量的詳細數據。在公司2017年11月披露2017年度業績預告時,尚無法獲取河北大安2017年全年采漿量預測數據,無法評估采漿量預測數據可能與原約定承諾之間的差距;同時,公司亦無法獲取杜江濤預計將于何時進行賠付以及賠付的具體數額等信息。
上述情況下,沃森生物認為,公司在無法了解可能何時賠付、可能賠付金額等關鍵信息時,缺乏對河北大安可能發生的股權賠付事項對公司2017年度凈利潤的影響作出準確估計的充分依據。沃森生物還表示,公司亦未正式取得交易對方杜江濤對于河北大安可能存在股權賠付事項以及是否可能要求公司履行相應補償責任的確認。因此未對該事項進行提示。
沃森生物稱,公司在此過程中并不存在故意隱瞞和疏忽遺漏的情況。
對于沃森生物的這番解釋,有觀點認為仍是“澄而不清”。
“沃森生物董事長李云春、副總裁徐可仁均為河北大安的董事,他們怎么可能不了解河北大安的實際采漿量情況。”北京金開律師事務所鄧瑜律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實際上,沃森生物也在公告中稱,公司對于河北大安采漿情況保持持續關注。公司在河北大安保持2名董事和1名監事席位,通過參加董事會、股東會等方式持續參與河北大安的重大經營決策,防范重大風險,同時通過不定期派相關人員專程赴河北大安現場了解情況、保持與河北大安經營管理人員的會面、電話溝通、口頭詢問等措施,“及時”了解掌握河北大安的重大事項以及經營情況。
沃森生物是否掌握河北大安的具體采漿量情況?對此,1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沃森生物一位高管,但其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鄧瑜認為,按照創業板上市規則11.3.3條:“上市公司應當合理、謹慎、客觀、準確地披露業績預告”。在博暉創新已經公告實現承諾可行性較低的情形下,沃森生物董事長李云春、副總裁徐可仁應該了解河北大安的經營情況之下,沃森生物不做相應的準備,怎么能談得上“謹慎”,又何來“合理”、“客觀”、“準確”。
1月23日,記者致電沃森生物并發送采訪函,希望了解相關事宜,但截至發稿尚未取得上市公司的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