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4 20:10:11
1月2日,天津、重慶、吉林、福建四省市調整政府“一把手”。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梳理,其中多位政府“新掌門”以往工作經歷或多或少都與自貿區有著交集,這也讓外界對他們新履職省市的自貿區發展有所期待。
每經編輯|梁宏亮
圖片出處:視覺中國
每經實習記者 梁宏亮 每經編輯 楊歡
新年伊始,天津、重慶、吉林、福建四省市同日調整政府“一把手”。
1月2日,天津、重慶、吉林、福建四省市調整政府“一把手”。其中,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調任天津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重慶市委副書記唐良智擔任重慶市代市長;北京市委副書記景俊海調任吉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工信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唐登杰出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四人中,張國清為十九屆中央委員,景俊海、唐良智、唐登杰均為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梳理,其中多位政府“新掌門”以往工作經歷或多或少都與自貿區有著交集,這也讓外界對他們新履職省市的自貿區發展有所期待。
張國清:從“第三批”到“第二批”
1月2日,天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四十一次會議,決定任命張國清為天津市副市長,并表決通過了關于張國清為天津市代理市長的決定。就在一年前的2017年的1月,張國清履新重慶市市長,隨后見證了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的歷史性時刻。
2017年4月1日,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張國清在致辭中表示:“重慶將繼續釋放國際中心城市潛力,拓展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位優勢,提速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要加快與上海、武漢等自貿試驗區形成首身尾呼應、東中西聯動,提升整個長江經濟帶的開放度和競爭力,促進長江經濟帶聯動協調發展,帶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
隨后不久的重慶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張國清指出,要充分調研市場主體政策需求,立足長遠強化后備政策研究,梯次接續推動自貿試驗區發展。要抓好政策統籌,完善頂層規劃設計,明確各個片區發展的重點產業,加強市級統籌和政策集成,堅持自貿試驗區建設與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一體謀劃、各有側重地共同推進。
雖然在重慶擔任政府“一把手”的時間不長,但在任重慶市長期間的張國清為重慶自貿區建設規劃了目標和藍圖。2017年9月,張國清提出了重慶自貿試驗區發展的3大目標,即經過3到5年的改革、探索,建成高水平、高標準自由貿易園區,建成國際物流樞紐和內陸口岸高地,建成內陸開放高地。
如今,告別了重慶,張國清來到了另一個擁有自貿試驗區的直轄市——天津。與重慶相比,作為第二批自貿試驗區的天津開展自貿試驗時間更長、經驗更豐富。
未來,在張國清任市長期間的天津自貿試驗區,又將會怎樣發展?
唐良智:自貿區升級?
任重慶市副市長、代市長之前,唐良智擔任重慶市委副書記已歷時半年,已經對重慶有了一定的熟悉。
4月19日,唐良智赴渝中區開始了其上任后的首站調研。隨后的4月24日又分別前往兩江新區、沙坪壩區調研。有媒體觀察到,重慶自貿區分為兩江片區、西永片區、果園港片區三大片區,這與其調研區域完全重合。其中,調研首站渝中區的解放碑中央商務區、朝天門中新合作示范園、菜園壩濱江新城、下半城歷史文化風貌4個區域同樣為重慶自貿區的組成部分,唐良智的調研足跡均有涉及。
盡管重慶尚未明確提出要建“內陸型自由港”,不過《重慶日報》早在2017年10月底就刊發了《讓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邁上新臺階》等文章,也令其在自由港建設上增加不少想象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4年開始到2017年4月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掛牌,這段時間正是四川自由貿易區的“沖刺階段”,成都是四川自貿區的最主要區域,作為當時的“主政者”,唐良智對于成都自貿試驗區的準備工作和發展十分關注。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唐良智也明確闡述了自己的理解,自貿區建設要和“一帶一路”放到一起來看,要打好“組合拳”。
現在,作為重慶市代市長,唐良智未來將怎樣推動重慶自貿區的建設?值得期待。
唐登杰:帶著上海的經驗,開始政府主官的“首秀”
與前兩位相比,這一位是第一次擔任政府“主官”。
唐登杰,1964年6月出生,江蘇建湖人。1月2日,福建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決定,任命唐登杰為福建省副省長,代理省長。
雖然這是唐登杰第一次作為省政府的“當家人”亮相,但是在2003年2月-2011年4月期間,唐登杰長期擔任上海市副市長。記者通過梳理“上海市政府重點工作”中發現,在擔任上海副市長期間,唐登杰在優化上海產業結構、發展上海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提升外向型經濟能級,以及加快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產業基地建設等多方面,曾多次牽頭或協助配合其他領導相關工作。
此次履新福建,他將如何利用福建自貿試驗區這一平臺,把上海的先進經驗帶到這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