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3 00:08:57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肖達明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編輯 楊軍
每經實習記者 肖達明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編輯 楊軍
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紅利,深耕煤焦市場的美錦能源(000723,SZ)近兩年業績獲得較大成長,如今開始為中長期的發展打起了算盤——“押注”正在逐漸表現出熱門概念潛力的氫能源應用領域。
近日,美錦能源公告表示參與競拍一家氫能源汽車制造企業部分股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家名為佛山市飛馳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馳汽車)的車企在氫能源汽車方面尚處于發展的筑基階段。
標的車企去年虧損
11月15日,佛山南方產權交易所發布飛馳汽車36.2%股權轉讓事項,掛牌期滿日期到12月11日為止,價格為2.35億元。
公告顯示,美錦能源恰好在12月11日召開董事會會議,通過了競拍飛馳汽車股權的相關決議,董事會要求在確保本次交易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的情況下,授權管理層以自有資金投入購買。
超過2億元的定價顯然不基于飛馳汽車的歷史業績,飛馳汽車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138萬元,而其2016年全年凈利潤為負1530萬元。在這種情況下以自有資金超兩億元進行投入,不僅需要對標的未來發展的信心,還需足夠充裕的資金作為底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今年前三季度,美錦能源貨幣資金余額超過8億元,變動比率達117.32%,現金儲備可謂豐裕,此前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煤、焦市場回暖,美錦能源業績在2016年之后迎來增長,而今年前三季度現金流入幅度較大,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超過9.8億元,同比增減幅度為1705.57%,對外投資能力大幅增長。
在此情形下,美錦能源欲“押注”近年不斷受到期待的氫燃料汽車行業。民生證券11月研報顯示,上海、江蘇如皋、浙江臺州、湖北武漢、佛山南海區等地均已經出臺支持氫燃料電池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表示,到2030年,我國氫能汽車產業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
飛馳汽車或許正是佛山相關政策的受益者。公開資料顯示,其客車項目進入佛山市2017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表。目前,飛馳汽車已將相關業務置入子公司云浮市飛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馳新能源)。《佛山日報》報道顯示,云浮市是佛山市對口幫扶對象,而氫能源產業正是幫扶項目之一。
飛馳汽車似乎受到不錯的政策扶持,為何2016年虧損超過千萬?對于記者多次撥打美錦能源董秘辦電話,因相關負責人不在,未能獲得相應回復。
產業破冰仍存挑戰
飛馳汽車始建于1971年,從事研發、生產、銷售公路客車、旅游客車和城市客車,自2008年開始研發、生產新能源客車,已量產的車型有8.5米純電,8.5米、10.6米插電式氣電混合,11米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城市客車。
不過,就氫燃料汽車來說,直到2016年9月之后,飛馳汽車首批氫燃料電動公交車才投入佛山三水區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數量僅為28輛,美錦能源卻表示這是國內首批一次性數量最大的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的氫燃料車輛。在2017年11月,飛馳汽車還通過政府采購招標流程,獲得廣東省云浮市300輛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的訂單,為國內目前最大的氫燃料車輛的批量訂單。
從訂單來源看來,政策動力對氫燃料汽車的發展幫助甚大。除訂單外,還有財政補貼,2017年12月初,工信部公布了第11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目錄,飛馳汽車的三款城市客車在列,入選目錄后的補貼資格讓飛馳汽車成為受益者之一。
美錦能源認為,若公司成功受讓飛馳汽車股權,將使公司在氫能源應用方面取得市場先機,并形成上下游協同效應。美錦能源試圖通過競拍飛馳汽車股權押注未來,而飛馳汽車雖然歷史業績不樂觀,卻可能成為該行業的“破冰者”。
不過,產業“破冰”障礙仍存,氫燃料汽車的產業化還面臨著諸多難題。除了燃料電池的生產成本下降還有賴于技術突破,加氫站基礎建設仍需巨大投入。上海證券今年9月研報顯示,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的難點在于加氫站的建設成本較高,加氫站個數仍然太少。
一個重要問題是,當加氫站不能夠達到像加油站那么普及時,氫能源汽車產品類型更容易被限制為路線固定的大巴車,而難以普及到民用層次。相比之下,非氫能源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在商業化上走出很遠。上海證券指出,到2020年我國的規劃是全國建成100座加氫站,這一數量顯然無法相比加油站、充電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