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07 21:55:21
2017年截至目前,至少有130余位房企高管發生職位變動,至少有69位高管離職,其中至少12位總裁級高管離職,有不少是從TOP10房企加盟到中型房企平臺,這背后是中型房企對規模和業績的迫切追求。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舒曼曼
每經記者 舒曼曼 每經編輯 盧祥勇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房地產圈的人事變動,在今年尤為明顯。12月初,鴻坤地產集團一紙聲明,坐實了原龍湖副總裁袁春跳槽至鴻坤任職總裁的傳聞。然而,袁春從龍湖的離職只是今年以來房企高管離職潮的冰山一角。
實際上,人事變動的背后是房企對規模和業績的迫切追求,其中既蘊藏著企業內部發展治理的思考,又有來自規模壓力下的業績增長需求。中信建投首席房地產分析師陳慎分析認為,進入存量市場,企業已經跨越到新的階段,房企想要達到一定規模進入更大的市場,則需要好的舵手。
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也表示,隨著開發浪潮的結束,房企在人才、資源和資金方面都將面臨重新洗牌。
近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7~2018)》指出,房企已經沒有了過去高速發展的土壤,正面臨轉型陣痛期和新一輪洗牌,預計2018年房地產企業強者恒強的態勢會持續,大型房企在產品、布局、管理機制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部分中型房企增長迅猛。
洗牌期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危機意識不斷增強,紛紛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定位。細數近期人事流動跡象,包括余英離開任職了十年之久的保利入職寶能集團高級副總裁及寶能地產總裁;前碧桂園聯席總裁朱榮斌、CFO吳建斌雙雙跳槽陽光城;不久之后陽光城總裁張海民離職;新城控股宣布聘任前萬科高管袁伯銀為副總裁;原紅星商業總裁李嘉回歸萬達商管集團……
記者通過2017年上市房企發布的公告中不完全統計發現,2017年截至目前,至少有130余位房企高管發生職位變動,至少有69位高管離職,其中至少12位總裁級高管離職,如城投控股顏曉斐辭去副總裁職位、闞乃桂辭去世茂房地產執董職位、袁春辭去龍湖副總裁職位加入鴻坤等等,房企高管離職潮呈現出規模化趨勢。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房企高管離職更多的是在企業間流動,諸如袁春、余英、朱榮斌和吳建斌,大都“自降身段”從TOP10房企加盟到中型房企平臺。
易居研究院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部分大房企為了追趕業績以及應對市場降溫風險,會進行各類戰略調整,調整中或與高管的經營理念有沖突,所以會出現離職的現象。
嚴躍進補充到,對于中型房企來說,傳統業務的業績成長有更高的渴求,所以會以豐厚的薪酬和事業發展平臺引入大房企的管理者,促使其管理經驗快速導入。
高管離職看似與個人發展有關,實際上與行業以及企業的調整不無關系。據第三方研究機構克而瑞統計,今年1月~11月,銷售額超出1000億元的房企合計14家。房企公布的信息顯示,至少45家房企已經實現或者正在提出千億銷售目標,這背后更多的是比拼房企的綜合運營能力。
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曾在公開場合也談到,企業在三五百億就到了解決專業化能力和職業經理人制度的時候,而500億~1000億的企業,核心需要踏準周期,千億以上的房企,戰略會趨向同質化,比拼的是戰略執行力。
在規模壓力下,中型房企從龍頭企業“挖墻腳”的動因就更加顯而易見。
以鴻坤集團為例,在袁春加盟鴻坤地產集團之前,于9月底完成業務架構的調整,將原有三大業務板塊增加至四個,而緊接著10月份,鴻坤資本和鴻坤文旅均任命了新總裁,完成換血之后意味著鴻坤四大板塊中除了鴻坤產業,其他三大板塊都在今年更換了“舵手”。
從鴻坤集團公布的袁春加盟的聲明中可以看出,鴻坤內部已明確了四大板塊的“小目標”,即2023年實現四個千億的戰略目標。
作為領路人,此時袁春的加盟,意味著未來將帶領鴻坤走入千億陣營的任務。實際上,鴻坤已提出“雙圈戰略”的打法,即布局都市圈,并注入新的戰略力量和核心競爭力的“生態圈”。
成立于2002年的鴻坤集團于近兩年逐漸發力。公開數據顯示,鴻坤集團2016年全年業績共計169億元,2017年上半年業績整體完成率超計劃30%,并且通過一級市場拿地,三級市場并購等方式拿下11宗土地,規劃建筑面積達700萬平米。
至于在袁春的帶領下,能否在5~7年實現千億目標,鴻坤集團相關人士表示,以鴻坤目前土地儲備情況和近兩年在全國范圍的布局,足以支撐未來業績的實現。
嚴躍進分析,鴻坤目前屬于中型企業,這兩年規模擴張的節奏比較慢,所以通過獵聘高管的方式,有助于尋找到新的發展機會,尤其是在管理資源方面可以實現一步到位的導入,有助于擴大企業規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