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06 17:14:51
在中國首屆數字銀行高峰論壇暨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成立大會上,深圳市政府金融辦主任何曉軍表示,“根據我們自己的研究,中小商業銀行請不起、養不成金融科技人員,中小銀行技術進步需求不大,幾年時間技術就會落后。同時,未來隨著匯率、利率市場化進一步發展,也會進一步出現市場風險管理人才中小銀行養不起、請不起的問題。”
每經編輯|肖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編輯 畢陸名
“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金融業正朝著網絡渠道移動化、跨界融合常態化、產品服務經濟化等方向發展。”12月6日,深圳市政府金融辦主任何曉軍在中國首屆數字銀行高峰論壇暨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成立大會上表示。
對于中小銀行來說,未來在金融發展的趨勢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何曉軍表示,“根據我們自己的研究,中小商業銀行請不起、養不成金融科技人員,中小銀行技術進步需求不大,幾年時間技術就會落后。同時,未來隨著匯率、利率市場化進一步發展,也會進一步出現市場風險管理人才中小銀行養不起、請不起的問題。”
何曉軍表示,通過聯盟化的方式提高競爭力,抱團取暖,可能是未來金融業、中小銀行發展的趨勢。
在這種趨勢下,12月6日,“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在深圳正式宣布成立。目前,該聯盟會員銀行已達230余家,資產總規模已超過35萬億元。聯盟理事長、中國平安集團副董事長孫建一在成立大會上表示,聯盟希望有效聚合起中小銀行特色金融資源,打造聯盟的大平臺、大核心、大系統,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不過,隨著技術的深度發展,金融機構需要面對的風險也逐漸增多。銀監會信科部副主任李丹在聯盟成立大會上指出,網絡風險、外包服務風險、業務連續性風險應當重點關注。
“我們統計,2016年國內主要銀行科技投入方面,外包同比增長接近35%。隨著技術發展,很多云服務平臺、大數據公司、互聯網企業和銀行深度合作,外包服務領域從傳統的開發運維延伸到系統的平臺運營、集成運營服務,進一步延伸到金融數據處理和業務,外包深度廣度增加,銀行管理也在發生改變。”李丹表示。
在外包服務規模擴大的情況下,集中風險也在增大。銀行需要對高依賴度、高集中度的外包服務商開展盡職調查和風險評估,采取更加嚴格的風控。
在業務連續性方面,隨著銀行跨界多渠道業務日益增長,系統應用和組織架構日益復雜,外連系統增加,網絡安全邊界不斷模糊化。隨著業務需求的增長,產生大量的變更升級,滿足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要更好地識別風險,保障安全。另外,當前一些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的基礎設施仍然不夠,科技作為銀行的核心競爭力,要對業務和市場有更快速的響應能力、更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更穩健的支持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