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8 00:16:0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賈運可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賈運可
冬季用氣高峰來臨,保供壓力加大背景下,天然氣價格迎來一波漲勢。以液化天然氣(LNG)供應端為例,據生意社數據,截至11月22日,LNG均價為4883.33元/噸,整體呈上漲趨勢,20日~22日兩日漲幅為5.97%,15日至22日一周漲幅高達15.2%。11月27日,部分廠家LNG報價達到或接近7000元/噸。此外,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地上調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
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今年天然氣保供壓力大,主要原因在于需求增速大于供應。尤其是在供暖時期,“煤改氣”政策加速落地,迎峰度冬需求上升之下,調峰儲氣庫不足,引發供需矛盾。下一步,在增加氣源進口國來源的同時,還需同時推進管網、儲氣庫等設施的建設。
多地上調天然氣銷售價
記者注意到,自10月以來,湖北、河南等地方政府已先后宣布今冬明春天然氣“保民用、限工業”措施。但進入冬季采暖季,一些地方天然氣供應壓力仍然顯現。
據《齊魯晚報》報道,11月19日,泰安市城區東部多個小區居民家中停氣;20日,聊城部分燃氣用戶遭遇“斷氣”或“氣壓不足”,影響做飯和采暖;21日,德州慶云縣下發限氣通知,每日0:00點至凌晨5:00城區整體停氣。
供應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方正證券研報預計,今年采暖季天然氣價格將上浮10%左右,上游天然氣價格上調將傳導至下游城燃商及終端用戶。
實際上,近期已有多地上調了采暖季天然氣非居民用氣價格。
例如,北京市發改委發布消息,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上游供北京市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上浮9.71%,約0.184元/立方米。面對這一形勢,為減輕社會負擔,經北京市政府同意,按照企業、社會、財政共擔的原則,疏導和消化上游氣價上浮影響。北京市非居民天然氣銷售價格統一上浮0.16元/立方米。供暖季結束后,取消上浮。
此外,山西省也根據各個門站的實際供氣量,分別上調非居民天然氣門站價格0.181元/立方米、0.2715元/立方米。
煤改氣促天然氣需求爆發
金聯創分析師苗瑩瑩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今年以來,分布式能源、LNG重卡等得到政策支持,發展迅速。然而,目前我國調峰設備儲氣庫建設不足,調峰能力較差,特別是到了用氣高峰期,用氣壓力也會顯現。
隆眾資訊分析師王皓浩則直言,不僅是調峰能力不足的問題,更主要的是供應量的問題,目前天然氣需求增速大于供應增速。卓創資訊分析師國建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需求增長較快。本來4月份是天然氣消費淡季,但是今年4月份也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今年1~9月,天然氣產量108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8%。但與此同時,天然氣消費量為1677億立方米,增長18.4%。無論是從增速還是從絕對量來看,都存在消費缺口。在此情況之下,天然氣進口量增長較快。1~9月天然氣進口量644億立方米,增長26.5%。
記者注意到,目前,全國已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近20個省份頒布煤改氣相關政策,“2+26”城市冬季取暖全面禁煤。苗瑩瑩指出,國家大力推進煤改氣之下,特別是到了供暖時期,天然氣消費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能源研究所杜偉、李瑞忠、馮俊淇撰文預測,今年全國因煤改氣新增需求100億立方米以上。
管道互聯互通有待加強
除了供需造成的矛盾外,天然氣管道互聯互通建設的不足也制約著國內天然氣市場的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景春梅指出,國內尚未形成完全自由競爭的天然氣交易市場,參與交易的主體并不多。雖然目前已經建立了一些天然氣交易平臺,為相關主體提供了更加便利化的服務,但是依舊只有為數不多的賣方和買方在交易中心進行交易,屬于寡頭供氣,價格最高點交易。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交易平臺方面進一步加強管道天然氣市場化。LNG方面,“賣菜”的很多,“買菜”的也很多,所以價格市場化程度高。而管道天然氣方面,本身就具備壟斷屬性,一些時候是以最高價成交,難以形成合理的市場價格。解決這一問題,仍需加大天然氣市場化改革。
在保供應上,多位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在加大與產氣國合作、增加進口來源的同時,需同時加快推進管道、儲氣庫建設,以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一位來自中海油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還可以推進南北串氣,即可以嘗試將中石油長江以南的合同氣換其他公司的氣源來供應,把更多的氣留在華北地區。此外,還需要實現互聯互通,加快管道的鋪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