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4 12:35:10
每經編輯|余冬梅
每經記者 李晃 實習記者 謝孟歡
成都,一座最適合新經濟成長的城市,一直以來便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與關注。
11月24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 第六屆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在成都舉行,在談到成都新經濟發展理念時,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劉紀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成都發展新經濟,應該大力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中國第三家交易所應叫‘成交所’”。
在劉紀鵬看來,成都發展新經濟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成都的人才、科技優勢都十分明顯,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新經濟的發展中不管是人工智能的科技,還是從追求文化為主的高層次的消費,或是從成都人對民生的保證和偏愛,以及在互聯網方面,成都在教育、大學以及公司形成的優勢,都決定成都在發展新經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領先優勢。”他指出,很多知名的高新企業都愿意來成都落戶。
值得注意的是,劉紀鵬十分看好成都市新經濟委的作用,“我要特別為成都市新經濟委叫好。”在劉紀鵬看來,成都市首設新經濟委,表明成都在新時代要解決主要矛盾的問題上走在了前列,“新經濟由成都出發,沿‘一帶一路’,去輻射全球。”他說。
對于成都應該如何發展新經濟,劉紀鵬認為應大力培育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他表示自己曾呼吁,成都需要有強有力的創新意識,充分讓民營企業發展起來。
如何發展?
劉紀鵬直言,要進一步呼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他表示,“長期以來西南地區缺乏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來成為發展直接融資、股權融資的重要場所。沒有資本市場,就不會出現創新和領新的優勢。”
劉紀鵬進一步強調了發展資本市場對成都新經濟的重要性,他進一步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議論第三家交易所應在哪兒,有人說是新三板。我覺得叫‘成交所’挺好。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支持,資本在這里落戶必須有流動性的場所,否則就體現不出優勢。所以在成立新經濟委之后,成都要把助力新經濟的資本市場建立起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