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解讀十九大報告:一個標點修改背后 進一步宣示市場經濟改革決心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3 00:27:5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一個標點上的小小改動,也可能傳遞出極其重大的政策信號。

11月22日,在新浪財經主辦的“2017新浪金麒麟論壇”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在14條基本方略中,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表述中,把“和”字改為了逗號,現在的表述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對此,楊偉民認為,一個逗號的修改看起來是很小的改動,但意義重大而深遠。這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改革,是一項比改革方案還更重要的重大改革。進一步宣示了我們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決心和立場。

楊偉民表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進展,但外圍戰比較多,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這兩個重點還有待攻破。所以,接下來的改革要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實現產權有效激勵。

不能只盯住6.5%增長目標

楊偉民表示,十九大提出分兩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此外,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都作出了新部署。新思想、新時代、新矛盾、新目標、新部署,這“五個新”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點內容和主要的亮點。

談到修改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表述,楊偉民稱,新矛盾必須用新的思想才能解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求我國的發展要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楊偉民說,各地區、各部門要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入手,來推動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而不要眼睛只盯住6.5%的增長目標來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

楊偉民認為,新目標之所以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明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及其分兩步走的戰略目標;把原來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提前了15年;把第二個百年目標的表述更加完整,增加了美麗,把原來的現代化國家當中的“國家”改成了“強國”;不再提GDP翻番的目標。

楊偉民說:“這次不再提GDP翻番的目標,是一個需要極大政治勇氣的重大判斷,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適應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客觀規律。”

對此,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主管周景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反映在多個維度中,包括結構不斷優化等,強調發展質量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增長,質量和增長并不必然矛盾,未來保持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仍然很重要。

實際上,近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中高速平穩增長。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8%,經濟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6.7%~6.9%的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

今年11月,高盛發布2018年中國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7年全年中國的GDP增速將達6.8%,2018年的GDP增速或達到6.5%。

除了經濟增速保持較快增長外,我國的經濟質量效益也正在不斷提升。

今年11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從今年前三季度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2.8%,比去年同期加快14.4個百分點;服務業實現利潤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1.4%,也是比較高水平的增長。

一個逗號釋放出的改革信息

楊偉民提出,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新部署,有三個亮點值得關注。

其一是十九大報告在14條基本方略中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將“和”改為了逗號;其二是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其三是將過去的“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改為“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楊偉民強調,在接下來的改革中,要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實現產權有效激勵,這是過去黨的代表大會或者是其他黨的文件中沒有提出過的,也就是說產權是有效的激勵機制,產權界定清晰、保護嚴格就能調動微觀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而微觀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一切經濟活動的源泉。

周景彤認為,完善產權制度的重要意義主要是有助于促進創新,而創新是增強經濟增長動力的關鍵。實現產權有效激勵,是加快創新創業的制度性基礎設施。

此外,楊偉民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要觸及根本性的改革,必須建立起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產能過剩和僵尸企業的問題。這方面的改革也有待突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