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5 00:30:24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于海信,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預期將于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張斯?實習記者?王星平
▲海信4K激光電視 CFP圖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王星平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中國家電企業在國際化布局的腳步加快。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于海信,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預期將于18年2月底完成交割。收購完成后,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并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成立于1875年的東芝是上世紀家喻戶曉的日本家電品牌,盡管由于經營問題,東芝逐漸幾經退市危機,但其部分主營業務在市場上仍有影響力。
業內人士認為,拿下東芝電視業務,對海信電視的國際品牌形象與海外銷量都將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家電產業資深觀察員洪仕斌表示,作為一家擁有142年歷史的電子巨頭企業,東芝在顯示技術領域底層技術的積累對于海信來說是一種補充。
對于此次收購,業內似乎并沒有感到特別意外。“此次收購跟東芝目前的經營狀況有較大關系,如果經營沒有出現問題,也就不會這么輕易地將業務出售。”洪仕斌說。
事實上,在此次收購之前,東芝就已經走上了“變賣家產”的道路。就在不久前,曠日持久的東芝芯片出售案也才剛剛落定,由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牽頭的“日美韓聯合體”以約2萬億日元(約合180億美元)將競購終結。
今年中國彩電產業遭遇寒冬,行業整體不景氣,對于所涉及的家電企業來說,除了通過技術革新,走高端路線來搶占市場外,拓展市場的廣度,加快國際化步伐已經成為目前家電企業一致的目標。
“海外市場原來都是日本韓國企業的天下,這幾年隨著中國企業的崛起,在海外出口越來越多。中國產品在海外的份額增長巨大,包括海信、TCL、長虹等等,大部分產品都在出口。”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此前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說。
而在洪仕斌看來,盡管中國家電企業在海外市場逐漸強勢,但相比于現有的全球化品牌來說,打入國際市場還是比較吃力。
關于此次收購東芝電視后的計劃,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表示,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加快國際化進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