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 2017-11-04 10:53:24
豐富流動性管理工具是央行結合國內經濟金融環境持續努力探索的方向。今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提出,公開市場操作會增強投放和回籠操作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央行將研究和豐富逆回購期限品種。但在去杠桿和抑泡沫的背景下,貨幣政策穩健基調不會輕易改變。
11月3日,央行開展4040億元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持平于3.2%,對沖當日到期的2070億元一年期MLF,當日釋放1970億元中長期資金。
考慮到11月12日將有665億元6個月期MLF到期,11月16日將有1225億元一年期MLF到期,中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表示,央行此次提前超額續做,將通過MLF在11月份凈投放80億元中長期流動性,在保持中性平穩、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下維穩資金面。
事實上,自8月份以來,央行MLF投放在操作層面均為提前超額投放,但投放額度略有差異。8月份以來,央行通過MLF續做向市場分別投放1120億元、150億元、585億元中長期資金。相比之下,11月份,央行MLF操作雖然依然維持提前超額續做,但是凈投放中長期資金量僅有80億元,凈投放量相比前3個月顯著減少。而這一投放量與今年7月份水平相當,為年內次低,7月份MLF到期3600億元,投放3575億元,當月凈投放25億元。
明明稱,長期資金凈投放量的縮水與央行近期創設63天期逆回購操作有關。
10月27日,央行首次開展63天期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投放中期流動性,保證年底流動性水平的中性平穩。10月底以來,央行持續開展63天期逆回購操作累計投放2600億元,而傳統1個月以內期限逆回購操作均為凈回籠,MLF操作凈投放縮水。明明稱,進行63天期逆回購操作,更多的可能是對原有流動性投放工具組合的替代,不代表央行貨幣政策取向的轉變。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表示,63天期逆回購品種是對逆回購工具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歷史上逆回購期限最長是28天,而63天期逆回購較此前的回購品種期限延長,彌補了現在回購品種和MLF之間的期限不足,使央行流動性調控期限更加平滑,更有利于根據市場情況對癥下藥。
豐富流動性管理工具是央行結合國內經濟金融環境持續努力探索的方向。今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提出,公開市場操作會增強投放和回籠操作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央行將研究和豐富逆回購期限品種。
金融去杠桿政策推行以來,央行多運用7天期、14天期、28天期逆回購進行滾動操作。陳冀表示,在此過程中,往往由于期限相對較短,到期時點密集分布,市場難免不受到影響。增加63天期限的品種,可以降低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既有助于平抑市場波動、穩定資金面,又減輕了央行逆回購頻繁滾動操作的壓力。
“此時推出63天期逆回購對于資金面的影響將延續至年末,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維穩年末市場資金面的功效。”陳冀說,10月份、11月份繳稅等因素對于市場流動性的短期擾動影響較大,加之地方債發行對于其他債券品種可投資金的分流,央行采取相對較長期限的逆回購進行資金投放,對于銀行體系和債券市場會形成正面利好。
“然而,市場不宜將此舉誤讀為政策‘轉向寬松’。在去杠桿和抑泡沫的背景下,貨幣政策穩健基調不會輕易改變。”陳冀說。
明明表示,10月份以來,面對債市情緒脆弱性引發的下跌,疊加海外因素的影響,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持續凈投放,表明了政策層面維穩資金面的態度,此次MLF提前超額續做,表明央行穩健中性操作格局不變。
從本次超額續做4040億元一年期MLF來看,對沖完本月6個月期MLF到期后,市場上將全部剩余1年期MLF。明明認為,央行通過MLF操作加強對長期利率引導作用的意圖明顯。操作利率上,本次MLF操作利率保持3.2%不變,保持1年期MLF續做利率穩定,也表明了央行維持長期利率平穩的態度。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李國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