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2017新金融論壇

每經網首頁 > 2017新金融論壇 > 正文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支付創新需把握效率與安全的翹翹板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3 15:35:45

11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中國新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以"新科技,新格局金融科技重構金融新生態"為主題。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表示,整個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支付創新都面臨一分為二的挑戰,也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那么這個兩面是什么呢?

__.thumb_head

演講實錄:

說到支付,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各種各樣新興的移動支付的方式,尤其是非銀行支付機構所推動的支付創新。但與此同時,支付的發展不僅僅限于小額的支付工具,而是整個體系都在發生一些重大的變化。

我個人討論金融科技的時候,非常贊同的一點是什么呢?我們想象的是新技術疊加到各個領域和各種功能當中,涉及存貸款、資本的籌集、風險的管理等領域,其實很多商業模式本質上是可替代的,不要指望客戶有多么高的忠實度。

不過,從最底層來說,支付在商業模式的構建當中為什么起到突出的作用,這依托于支付所建立的客戶忠實度,某種意義上具有路徑依賴性,或者說具有不可逆性。

我們都知道,任何金融和非金融的交易行為最終都要落在支付清算體系身上,因為它就像金融的道路橋梁和高速公路,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未來我們所看到的金融科技創新,我覺得首先是要落在金融科技對于整個支付清算體系究竟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什么樣的沖擊,要對此有一些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在一個短短的時間,從幾個不同的層面和各位依次交流一下。

首先我們說到支付創新的時候,正如多數人所想到的,考慮的首先是在支付工具層面,尤其是零售支付工具層面發生了哪些變化。無論是我們看到的掃碼支付,還是NFC支付,還是其他依托與生物技術或者其他一些新興技術帶來的支付創新,它往往有一些共性的東西,都圍繞盡可能保證支付安全,運用其他的一些新技術來擺脫這種傳統有形的認證的約束,從而使得支付變得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使得支付不再受外在載體跟中介的制約。

各種各樣支付工具的創新,其實都帶有這樣一些共性,無非就是使得支付的場景變得越來越輕,擺脫過去在這樣一個場景當中受到的多元要素的制約,這可能是一個共性的東西。

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其實整個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支付創新都面臨一分為二的挑戰,也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那么這個兩面是什么呢?第一,新興支付手段的創新,它會帶來一些好處,這些好處可能是節省了對原有的整個支付產業鏈當中所產生的交易成本,有可能是提升了經濟交易的效率,還有可能依托于支付渠道的改進,進而促進消費、促進投資,或者說在支付的基礎上疊加更多的綜合性的多元化的金融功能的支持,這些都是我們直觀看到支付變革帶來的好處。

然而,也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支付的創新要避免過猶不及,需要把握效率與安全的翹翹板。這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解讀,比如,近期我們都非常關注各種各樣的生物識別技術在支付領域的快速發展。當然,很多探索性的產品使我們看到,它確實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支付的效率與新奇的體驗。但與此同時,也有現實的案例使我們看到,也有一些技術仍然不夠完全成熟,安全性還沒有得到充分保障。所以我們在現實當中也開始關注生物識別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問題。

當然,我們現在認為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成為新四大發明,正面效應是比較多的,但當追求過于快的極致的時候,不一定有利于支付、有利于金融自身的發展。甚至現在大家希望走在大街上,你突然出來了一個購買的想法,還沒有去掏錢,甚至你的錢就要從錢包里滑出去,追求這樣的感覺,追求這樣的極致的話,我覺得肯定是出了一點問題的,這個邊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我們說到支付,從工具開始著手,進而拓展,什么意思呢?我們整個支付清算體系不僅僅有工具,而且它是一個多元化的組成,就如我們在道路、橋梁這樣的基礎設施上一樣,工具可能只是交通的工具,是汽車、火車,但道路里面還有更多的跟支付清算有關的東西,這是我們真正值得深入挖掘這個模式背后所能看到有價值的東西。

我總結了一下,如果我們看新技術對整個支付清算基礎設施影響的時間,用支付+來總結,支付+可以使得新技術,使得傳統的支付發生變化呢?我覺得有幾個方面,支付工具是典型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還有交易的模式,還有清算與結算的體系,還有各種各樣的支付中介與組織,支付的賬戶體系,背后的數據庫體系,信息系統,還有監管與政策。

無論是我們做支付的人,還是希望依托于支付做更多金融功能創新的人,我覺得都需要對整個支付清算體系有更深刻的一些理解,因為它這個組成是多元化的,每一部分的特點是不一樣的,你如果充分把握了解里面的結構、里面的特點,你會對商業模式不同部分發展的前景,它跟支付的結合,應該說有深刻的一些了解。

我們也知道,現在市場上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價格已經被炒得非常離譜了,去年有一段時間是非常離譜的,一個牌照十幾億元,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有一時間好像有點回歸理性,一個互聯網支付牌照5億元左右,近期好像又有點失去理性,好幾個朋友問我,(他們有)牌照要出,我說多少錢?至少10億元上,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泡沫,不管怎么樣,也表明了大家希望依托于支付來承載自己的金融科技的商業模式創新,它其中的價值就是因為新技術已經嵌入到基礎設施的各個領域。

就零售支付來看,為什么我們現實當中有很多人認不清楚其中的矛盾和問題呢,就是因為你不了解整個零售支付清算的過程,還有支付交易過程,后面的清算信息交換過程等。

在這樣一個大的理解之后,我進一步的細化一下。談支付+有幾種思路可以供大家參考,第一種是支付清算要素自身的整合,當你想加到別的地方的時候,首先考慮支付清算自身的整合,為什么要整合呢?正如學貨幣的人說不清楚什么是貨幣,學金融的人說不清楚什么是金融,我做了多年支付研究,其實支付本身要素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我舉一個例子,現在無論是非銀機構管理辦法,其他的統計報告當中,經常有網絡支付的概念,很多人搞不清楚網絡支付的邊界是什么。按照現在的意義來說,網絡支付沒包括線下掃碼支付跟移動支付當中的近場支付,主要涉及到PC互聯網支付跟移動支付的遠程支付。

這種現象遇到一個什么樣的挑戰呢?就是未來線上與線下之間,網絡支付與收單業務之間似乎依照牌照涇渭分明的概念變得越來越模糊了。這就是因為涉及到零售支付本身,我們過去腦海當中想到涇渭分明的線上線下不那么清晰了,銀行與非銀行不那么清晰了,銀行卡跟非卡的第三方支付也不那么清晰了,起碼我們知道大量第三方支付都是掛卡的第三方支付,支付本身面臨一個很迫切的整合,你首先要明白發生了哪些技術的變化,才有可能理解未來模式的變化,否則只能是一團糨糊,一個大雜燴。

第二個是支付+場景,第三個是支付+供給,這是兩個支付+放在一起的,支付+場景是從需求端討論的。支付+場景大家過去注意的是C端,現在B端的需求也是越來越突出,尤其是中小企業或者是介入到中小企業的現金流管理、財務管理等,這里面又涌現出大量的市場。

即便著眼于C端,過去我們可能更關注的是跟消費、資金交易有關,現在大家發現在公共管理領域跟老百姓相關的領域也有支付充分的加進去。有的機構探索在醫院的管理當中,在司法判案其中也涉及到一些資金的劃撥。凡是最終涉及到資金交易的,里面也都可以劃為幾個大的場景,從中找到最終的藍海所在。

支付+供給是這個問題的另外一個側面,當我們抓住了支付+的各種場景以后,你往上配給的服務可能是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消費金融、理財、風險管理。

另有一個"支付+",是指的支付+整個生態體系建設。支付被認為是整個支付商業模式不可逆的最底層的東西,最底層要搞好,上面有不同生態主體的參與,很難單打獨斗。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傳統的商業銀行,還是銀聯這樣的卡組織,還是第三方騰訊、支付寶這樣的巨頭,慢慢的都是采取一種比較開放的思路,無非就是在整個依托于支付的生態構建當中,我們如何實現共贏,如何找到共同把蛋糕作大的地方。

還有支付疊加技術本身的創新,這就不用多說了,各種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都可以直接疊加過來。支付+安全也是剛才強調的。最后一個是支付+硬件載體,除了我們通常用的移動手機之外,各種各樣的可穿戴設備,現在帶來的挑戰也越來越突出。比如說過去不是以做支付為重點的,比如小米的手環現在做得越來越體現出它的特色。其他一些支付機構有一些做得產品也開始對標小米的手環,試圖在完成本身服務的同時,疊加智能支付的功能。支付+是慢慢疊加到各個領域,未來形成一個依托于支付+的龐大的途徑,由此使得我們金融科技的創新能夠穩步向前。

描述完這個圖景之后,最后討論的核心問題,我想單獨拎出來,支付消費者保護問題,為什么我談這個問題呢?大家可以看到,未來所有影響金融科技創新的就是兩大要素,第一,你對于技術本身能不能把握其本質,第二,你會受到監管與政策強烈的制約和影響,而監管和政策的取向和趨勢,無論是從歐美和還是中國來看,都是高度重視消費者保護,如果消費者保護出了問題,某種情況下,甚至可以一票否決。

我以支付服務的消費者為例,需要怎么樣加強保護?這不僅僅是政府和監管的事情,也是行業參與者共同值得思考的,你是為了把自己的生態共同做好,還是短期內做一個破壞性的生態,二者的著眼點是不一樣的。

有幾個不同的視角,第一個視角是保護渠道的問題,這里面可能涉及到立法保護、行政保護、司法保護、社會保護等不同的層面。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整個美國監管的一個反思是在加強,加強的原則就是要突出金融消費者保護。

社會保護也是很重要的,什么叫社會保護?就是消費者專業知識的教育。我自己考察了大量跟支付有關的案例,不得不承認,很多情況下,確實是支付服務的消費者對于最基本的一些知識不了解,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出了問題還真不能怪產品本身。

視角之二是保護的重點有哪些?我們日常討論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比如資金安全不安全,個人的信息會不會泄露,用的技術是不是標準化,有沒有真正的實現技術,只是一個噱頭,還是各方面沒有弄夠,平臺會不會跟個人有霸王條款,產品有沒有一些搭售,有沒有一些陷阱,這些都是大家關注的。

特別是信息,大家都知道,新條例頒布之后,對個人信息保護上到了一個極高的層面,下一步具體往哪個角度走呢,走到什么深度,無論是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業,大家都在探索邊界。以后如果出現幾個重大的判例,可能就影響比較大。甚至有些人認為,在現有的格局下,面對C端的信息收集,如果源頭有問題,后面整個產業鏈都帶有原罪,產業鏈就沒法做了。

第三個視角是保護的方式,我們有事先的預防、事中的監督、事后的保護。我想強調一點,我們加強消費者保護的同時,還要打破剛性的保障,尤其是甄別是支付消費者的合法利益還是惡意串謀。比如說支付領域,他本身就是惡意串謀,希望利用支付服務的消費者保護獲得額外的利益,或者做一些其他的非法行為,這部分是希望從正常的消費者里面予以甄別的。

有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覺得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容忍的,因為滿足了他其他方面的追求,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需要在消費者保護里面有效甄別出來的。

第四個視角是重點治理哪些領域,從機構視角、工具視角,還是從整個流程當中出現了問題,應該是遭受更嚴格的一些監管,尤其是沒有牌照做支付清算業務的。過去在互聯網金融整治當中,大家可以看到,由于央行做這個事情不太容易,但是現在無論從法律層面、立法層面,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入的一些規定,更深入的一些約束,如果做一些非法的清算業務,未來可能會遭受法律上更嚴厲的一些懲罰,邊界會越來越清晰。

最后一個是宏觀的安全問題。整個支付清算不僅僅那點工具,背后的東西多了去了,在每個國家都高度重視支付體系的問題,美國是這樣,歐洲是這樣,新興經濟體也是這樣。總而言之,大家關注支付的時候,不僅僅是背后那點零售支付工具,清算結算體系是多元化的,即便你重視零售支付工具,你還要看到,按照當前中國電子支付交易的規模來,每年銀行處理的交易額占97.5%左右,第三方處理的額度不到3%,這里面有大量掛卡的快捷交易,第三方支付真正有價值的是什么呢?是小額零售分散,用極小的支付額鏈接重多的主體。當你認識到這一點之后,你會對未來中國零售支付市場有更深刻的了解,不是簡單的支付企業跟銀行之間東風壓倒西風的關系,而是在線上線下越來越模糊的時代,整個零售支付工具邊界越來越不清晰的時代,在支付工具發展的基礎上,在上面如何建設商業模式疊加更多的創新,使得支付+嵌入到我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金融非金融等各個領域當中,構建不可逆的金融支付創新的商業模式。

 

責編 姚祥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楊濤 支付創新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