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09 23:26:3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10月1日,e路同心的累計成交額突破一百億元,正式步入百億元平臺行。而這從零到一百億之間,其僅用了兩年的時間。
近兩年,隨著監管細則中政策的不斷落地,馬太效應在網貸平臺的作用日趨明顯。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5929家,正常運營平臺降至2004家,累計問題平臺達到3925家,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2351.41億元,環比下降5.78%。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貸行業業務整體低迷的同時,網貸行業平臺的質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兩極分化成為這個行業的總體發展趨勢。網貸之家披露的502家平臺數據顯示,截至昨天僅有320家平臺的有成交量,后面的182家平臺交易量均為零,而在整體數據中,成交量前一百的平臺占據了近八成的網貸市場。
e路同心逆勢增長交易額破百億
近日,e路同心理財平臺宣布上線的第987天,累計成交額突破100億元。公司董事長張久臣表示,強大的背景、嚴謹的風控、優質的資產、穩健的運營是平臺發展的優勢,很感謝公司股東、合作伙伴及團隊的認真與堅持,才有了這100億背后,47萬多投資人的0損失,這是對過去成績的肯定,也是未來開拓的良好基礎。
資料顯示,2015年4月18日,e路同心正式上線,注冊資本金2億元,作為有著廣東省國資背景的P2P平臺,e路同心的發展模式不同于當時追求規模和效益的平臺,也不愿一味的追求規模。彼時,e路同心的同仁認為,快速增長的規模并不是追求目標,畢竟金融拼的是誰更長久更穩健,作為國資P2P平臺的代表更看重金融行業的“穩”分子,通過穩健的風格能為整個行業的規范起到正向的示范性作用。
憑借著這種“穩思維”,e路同心在合規經營的路上越走越遠,控制資產規模和資產質量、建立適合自己的業務發展模式、上線銀行存管、加強風控管理等,在這兩年的時間里,e路同心不斷地完善自己。
與此同時,e路同心在行業內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先后榮獲2016年度互聯網金融新銳獎及優秀APP獎、“2016年最具投資價值項目50強”等行業獎項,并連任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單位。
2017年7月,e路同心迎來了上市集團的青睞,并正式戰略投資e路同心,這位戰略投資股東就是——中洲金控,其作為中洲集團子公司,中洲金控的加入無疑給e路同心帶來新的動力和認可。其與原有股東廣東粵科(占股30%)、同心基金(占股22%)共同推動e路同心的成長。
在行業和股東的認可下,e路同心的業務量也在逐步攀升。“100億不是我們的終點,而是開始,1億是驚喜,10億是鼓勵,100億是責任,接下來,我們繼續前行,讓金融惠及生活,未來,任重而道遠。”張久臣介紹說。
P2P網貸平臺業務分化日趨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新規的影響下,網貸行業整體呈現出低迷的狀態,但是合規、穩健的平臺卻在這低迷的大勢下表現搶眼,馬太效應在網貸行業日趨明顯。
網貸行業作為新生事物,萌芽于2007年左右,在2013年前后達到高峰。有數據顯示,2015年網貸平臺的數量曾達到2595家,魚龍混雜,不少平臺將用戶量、成交額做為追逐的對象。但是在2016年網貸監管新規的影響下,網貸行業開始步入調整期,優勝劣汰的市場化機制逐步顯現出來。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9月,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的數量在逐步下降,從年初的2407家降到9月底的2004家,累計問題平臺的數量卻從年初的3474家攀升至3925家。截至9月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2351.41億元,環比下降5.78%,截至2017年9月底,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55628.95億元,去年同期歷史累計成交量為27764.72億元,上升幅度達到了100.36%。
“《暫行辦法》不僅沒有擊倒網貸行業,反而使得投資人對網貸行業的認同度增加,可以說這是是網貸行業的一個分水嶺。”有業內人士指出,《暫行辦法》確定了網貸的業務模式,明確了網貸的合法地位,讓網貸行業進入有序發展的道路。
這一趨勢在數據上也能看得出來。網貸之家公開披露的502家數據顯示,截至昨天僅有320家平臺的有成交量,后面的182家平臺交易量均為零,而在整體數據中,成交量前一百的平臺占據了近八成的網貸市場,位居末尾的平臺,基本沒有什么業務量。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監管收緊、合規門檻提升,網貸的行業集中度也逐步提高。一方面,網貸規模在穩步增長,平臺數量卻持續降低,不少平臺達不到合規要求,選擇主動良性退出的平臺增加;另一方面,不少平臺選擇“抱團”以完成合規,整合資源或并購重組或將成為大勢所趨。隨著合規整治的持續深入,未來行業集中度還將繼續提升,預計最后可能只有百余家綜合實力較強、風控措施經受住檢驗、運營合規合法的平臺能抓住整治后發展機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