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09 00:45:2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蔡雅蕓 每經編輯 趙橋
每經記者 蔡雅蕓 每經編輯 趙橋
自2017年以來,全國主要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調控政策加碼的背景下,土拍限制更趨嚴格,新房銷售“繩子”收緊,市場觀念正在被重構。
在當前新形勢下,諸多開發企業向“城市運營商”轉型。隨著政策推動下的住房租賃市場快速發展,各大型房企紛紛加大投資搶占市場先機。在此基礎上,企業如何調整戰略或者如何依勢而生?
目前,藍潤集團旗下擁有“大金融”、“大地產”、“大商業”、“大住宿”、“大健康”和“大農業”六大板塊,而藍潤地產作為集團旗下重要版圖之一,已在住宅、商辦綜合體、酒店、產業地產等多元業態深入布局。
作為“城市運營商”,藍潤地產通過自主運營、項目并購、合作開發等形式來實現更高的企業價值。但在如今市場中,房地產還剩下多少掘金空間?品牌房企城市戰略會如何調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藍潤地產集團總裁楊曉初進行了獨家專訪。
NBD: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國家宏觀政策、經濟的影響和推動,對于行業的發展趨勢,您如何判斷?
楊曉初:對中國來說,不管是面臨加強監管也好還是樓市去杠桿也好,總體上我對中國總體經濟形勢是充滿信心的。
在這種態勢下,藍潤肯定是要在房地產這個板塊深耕,也是作為集團的核心產業在培育和打造。房地產這個行業我們仍會緊緊抓住,把現有的資源做好,就是商業的資源。
NBD:在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領域,藍潤的發展已較成熟,在住宅市場是如何設想的?
楊曉初:對于住宅市場,我們會選擇全力以赴并且始終看好,但選擇進入的方式不一定會在成都。針對市場情況,我們在戰略上會有所調整,不一定非要搶熱點區域,不一定非要在一二線核心城市,也可在三四線城市尋找一些機會。但進入三四線城市就更考驗企業的眼光,考手藝。
NBD:藍潤從地產開始到現在做城市運營商,在所涉及的開發、運營、設計等方面,有沒有自己的方法論?
楊曉初:在我們從開發商轉變成運營商的時候,其實所有人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從開發商這個角度說,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開發商最后只是成績不一樣,但學習的機會大家都有。
比如說城市的舊城改造,現在到處都是高樓,但有多少高樓最后能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名片?所以說,藍潤深深認識到,向城市運營商轉變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
針對這種情況,藍潤認識到商業的價值來自于未來,來自于未來經營的現金流。所以我們毅然決定要支持,支持就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為如果不支持,可以看到,沒有一個是成功的商業,你沒法統一管理、統一招商、統一對外的形象。
藍潤現在采取策略就是對項目進行全方位的掌控,從開始的設計、定位、招商,到經營性物業,我們實現商業價值的路徑是通過物業經營產生更高的資產價值。
NBD:2015年,藍潤拿下成都市錦江區春熙路商業地產項目,目前該項目進展如何?項目周邊包括傳統的商業形態以及新形態如太古里等,公司的項目如何打出差異化?
楊曉初:前期開發的時候,我們在地塊上發現了文物,耽誤了將近一年多的時間。我們會將這些文物保護起來,并讓之成為商業中的一部分。
近年,遠洋太古里、IFS的出現,讓成都春熙路甚至整個城市的商業重煥生機。正因為IFS、遠洋太古里,再加上傳統商業的并存,讓這里的競爭變得激烈,高端的IFS、休閑的太古里、中端的王府井,包括茂業百貨、九龍廣場等多樣業態。
但我們要看到,春熙路每天號稱有50萬的人流量,周末能高達七八十萬,那么我們項目的位置具有很大優勢。公司會嘗試一些新的體驗和主題,一些新的概念會出現,消費者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會更強。
NBD:業內眾多看好長租公寓的發展,被視其為新的“風口”,藍潤在該領域的規劃、布局如何?
楊曉初:藍潤現在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公寓管理事業部,會大力進入這個市場。目前自己的酒店有璞悅、璞門、璞里系列,今后公寓也是這三個系列。
因為我們公寓項目,它不像YOU+可以選擇客戶,租誰不租誰,但我們沒辦法,我們是做房地產的。所以,現在是根據地的區位不一樣,打造不同層面的公寓,情況不同,做不同公寓。
藍潤做公寓,是市場有需要,現在地價動輒上萬,住宅單價要賣2萬才賺錢,但我們的公寓成本才七八千元,那公司就有這種優勢——能夠讓一部分買不起房的人來住我們的公寓。之前上海拍出的住房租賃用地,與普通住宅用地的樓面價有明顯的剪刀差,一個3萬多元,一個6000多元,想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未來市場的趨勢一定會這樣。
NBD:跟其他房企相比,藍潤做長租公寓的優勢在哪里?
楊曉初:進入這個產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包括打造什么樣的產品等。我們進入公寓市場,核心是公司有這個基因——房地產基因。我們也不是普通的房地產基因,公司自持有大量的實用性商業物業。
當別人把自己的物業都賣掉,再重新租地方做長租公寓時,我們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公司在成都有20多個項目,我們做公寓不需要租賃,自己就是業主,想怎么打造就怎么打造,這是最大優勢,是資源的優勢。
NBD:做長租公寓,企業投入資金沉淀期很長,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楊曉初:傳統觀念,所有的錢都是靠銷售——通過賣給客戶來實現現金流回收的,這種觀念其實應該改變了,因為未來資產變現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通過股權交易來實現變現。
中國現在資金市場、資本市場的發展,它的變現方式、退出機制都是很健全的,包括資產證券化,未來有很多方式可以做。
NBD:很多企業在做長租公寓的時候,都會打出“社群”這張牌,認為社群對年輕人的交往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會幫助企業形成穩定的客群、口碑影響力等,您如何看?
楊曉初:跟傳統公寓相比,長租公寓優勢在于會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說像廚房、洗衣服的,還有自己的一些獨立空間。
我們也希望能夠從公寓過渡做到社群,但是做社群,我客觀地說,相對會比較難,難就難在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合適的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