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巷財經 2017-10-08 10:39:11
每經編輯|六韜
國際化早已無縫對接的今天,西安企業在壯大國內市場之際,也逐步拓展海外市場,積極走出去。
在國內發展,西安企業應當如何提高競爭力?面對海外市場,西安企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如果需要融資,在渾水等做空機構遍布的海外市場,又需要規避哪些風險?
這僅是西安企業發展中可能面臨的部分問題,實際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則可能更多。
帶著這些問題,粉巷君(微信ID:nbdfxcj)專程聯系了全球頂級投行高管、華爾街風險管理資深顧問陳思進。他在美國華爾街和多倫多Bay街(被譽為加拿大的華爾街)工作多年,擁有豐富的金融風險管理、監管經驗,對國際優秀企業尤其美國知名公司有深入的觀察和思考。
跳出城墻思維,站在華爾街和多倫多的視角觀察西安企業,陳思進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供讀者諸君參考。
西安與20年前的多倫多相似
目前具備“走出去”實力的西安企業仍屬少數,但即使這些少數優質企業,也不得不面對在海外發展的一系列難題,譬如市場競爭力、品牌知名度等。
陜西以及西安本土企業,究竟應當如何提高競爭力?是從環境入手還是技術入手,抑或體制機制?
在近年經常回西安探親的陳思進看來,華為、阿里巴巴、海爾等已經享譽海外,這些企業取得如今的競爭力,可謂歷經艱難。對西安企業而言亦是如此。倘若要重頭開始拓展海外知名度,涉及天時地利人和等各類因素,難度頗高。
“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吸引海外有知名度的企業,在西安建立研發基地或研發中心,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在學習中逐漸提升競爭力。”陳思進說。
陳思進的觀點,來自于他的切身經歷。
1996年,他從美國去多倫多旅游,對那里的企業情況有了初步的感知。彼時,加拿大海外知名企業數量也較少,除了黑莓和北方電訊,其它企業在海外的競爭力和知名度乏善可陳。
但是多倫多走對了一步棋:人才優勢。
陳思進介紹,20年前的多倫多與西安頗為相似,住房價格低,大學多,人才多,新移民多,尤其是高學歷新移民特別多。而且,多倫多景色好,城市功能也很完善。
他認為,憑借這些優勢,多倫多吸引了全球各大著名的高科技公司落戶,一時間異常興旺。各方面條件相似的西安,也可以走多倫多的這條路。
期待西安培育出現象級企業
毫無疑問,擁有諸多優勢的西安,在借鑒多倫多之路同時,所發展的產業也應因地制宜。
陳思進認為,西安發展高科技產業和文化影視產業優勢明顯。西安的文化積淀不僅國內領先,而且具有全球競爭力。
同時,西安還是宜居之城,這對于創新尤為關鍵。這一觀點的有力支撐,則是IT公司優雅的辦公環境,騰訊、阿里莫不如此。
而提及創新,往往還會被人們賦予另一層意義:城市形象的代名詞。
在陳思進看來,杭州出了阿里巴巴,深圳出了騰訊、華為,當人們談論這些優秀企業時,也會潛意識地聯系到培育它們的城市。如此,潛移默化地提升了杭州和深圳的城市形象及競爭力。
“如果西安今后的創新強度、科研投入力度繼續提高,將在新一輪產業升級中處于優勢。高科技企業的集聚,將帶動更多高科技面世,也將吸引更多人才聚集西安,創造更多財富,就像硅谷那樣。”陳思進稱。
他說,他迫切地期待西安也能夠培育出像阿里或騰訊華為那樣的現象級公司。
與此同時,陳思進對西安的文化產業也抱以期望。“我對西安的文化產業非常看好。某種意義上來說,許多地方都可以發展高科技產業,但是有如此深厚文化積淀的城市并不多,而西安又是其中最好的。”
然而,必須要正視的是,西安乃至陜西的文化產業仍有需要提高之處。僅以出版集團為例,與安徽出版集團對比,便可略窺一二。
安徽出版集團成立于2005年,是全國第一家組建集團同時完成轉企改制的國有大型文化企業。旗下擁有時代出版(600551.SH)和安泰股份(831063),是全國少有的擁有2家子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出版企業之一。
并且,早在2015年安徽出版集團總體經濟規模已位居全國第六,所屬的4家出版社進入全國專業出版社前10強。還在俄羅斯、波蘭、澳大利亞等地設有全資或合資公司,進出口業務遍及全球100個國家或地區。
陜西及西安的出版企業情況如何,有目共睹。
海外融資是把雙刃劍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恐怕要屬融資。
在各類融資方式中,登陸資本市場是多數企業夢寐以求的目標,陜西企業也不例外。目前,陜西已有A股上市公司46家,總市值6000多億元。
除此之外,陜西還有許多企業在港股上市。包括海升果汁(00359),大唐西市(00620),西部水泥(02233),彩虹新能源(00438),以及曾經的利君國際(02005)等10余家企業。
如果將范圍擴大,美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海外資本市場,也可以成為西安本土企業的廣闊舞臺。但是,西安企業海外融資時,所面對的是全然不同的環境,因此更需謹慎行事。
在陳思進看來,能夠成功融到海外的資金固然是好事,但對可能面臨的挑戰,也需提前做準備。
“海外的監管非常嚴格,而且類似渾水的做空機構也很多。如果翅膀不硬就匆匆忙忙去海外融資,有可能會被做空。海外融資是把雙刃劍,打鐵還得自身硬。”陳思進表示。
他的建議是,在海外發展要入鄉隨俗。海外市場都有規則,想在海外發展首先要熟悉規則。而目前熟悉海外金融市場監管等相關規則的人才,不僅西安,即使是北上廣深,也較為缺乏。
對于常見的海外融資形式,如海外上市,海外發債,以及吸引風投等,企業也需要仔細權衡。陳思進表示,尤其風投,不乏為他人作嫁衣的情況。
他認為,現在國內的投資機構不差錢,國內也有許多優秀的投資者。某種意義上來說,海外融資是次要的,出去打響知名度和品牌效應或許也是目的之一。
“如果西安的企業確實需要到海外融資,可以選擇發債,簡簡單單,到時候還債就行。如果到海外上市或吸引股權投資等,可能會面臨著股權被稀釋的問題。”陳思進表示,拿別人的錢都是有代價的,尤其是拿華爾街的錢,更不容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