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8 18:50:19
2017年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峰會上,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演講中指出,由于大、中、小城市的需求不一樣,對軌道交通裝備也提出多樣化、個性化要求。比如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單軌、磁懸浮、城市快軌等方面也均面臨旺盛需求。加上檢修、運維服務等,軌道交通市場存在巨大空間。
每經編輯|文多
李毅中
每經記者 翟敏 每經編輯 文多
在9月28日舉行的2017年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峰會上,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出席會議并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我國軌道交通是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綠色發展的典范,已成為國家新名片。同時,按照國家鐵路網中長期規劃,軌道交通將會迎來新一輪大發展。
回顧我國鐵路運輸發展的歷史,李毅中稱,我國鐵路運輸雖起步早、發展快,但直到本世紀初仍是國民經濟的短板。曾擔任過國家安監總局局長的李毅中對本世紀初的鐵路大提速記憶猶新:“總的感覺不錯,但六次提速之后速度也已到達極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迫切要求建設高速鐵路,當時國際上如西歐、美日等,已有成功范例。
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國發展軌道交通的基礎上,并沒有走歷史上“市場換技術”的路徑,而是學習借鑒了西歐、美日的成功經驗,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了自己的技術。
在李毅中看來,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戰略,如今軌道交通已成為國家新名片。比如說坦贊鐵路新建項目、肯尼亞蒙內鐵路、中老高鐵等,同時,中車集團還在芝加哥、洛杉磯等美國制造業中心建起了機車車輛制造基地,“我們的制造業打入美國著名的制造業中心,我國軌道交通發展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路子”。
不僅成為對外的國家名片,內需也在帶動著產業在國內的高速發展。李毅中認為,隨著需求不斷拉動,“十三五”期間我國軌道交通將會迎來新一輪發展。
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基礎上,由于大、中、小城市的需求不一樣,對軌道交通裝備也提出多樣化、個性化要求。李毅中表示,除了高鐵動車組外,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單軌、磁懸浮、城市快軌等方面也均面臨旺盛需求。加上檢修、運維服務等,軌道交通市場存在巨大空間。
但與此同時,李毅中也指出了我國軌道交通發展的短板和差距。關鍵零部件、元器件,比如軸承、專用齒輪尚依賴進口。他指出,在信號系統、智能控制、轉向調技術、懸浮技術等方面仍需努力,進一步提高裝備競爭力才能在國際市場中有一定的占有率。
“成都市是一個典范。”在峰會上,李毅中還盛贊了舉辦地。他表示,《成都制造2025規劃》把軌道交通產業列為五大突出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而位于新都區頗具特色的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正在形成之中。
“希望成都市揚長避短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帶動成都市和四川省工業的健康發展。”李毅中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