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8 12:24:58
德勤中國合伙人金建表示,大而全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對中小商業銀行來講,我認為強調了它的特色,本地的特色、區域的特色、資源的特色,才是這個銀行的發展方向。如果一個區域的銀行都想要做成全國性的銀行,到處布點,那么這個銀行肯定不行。
每經編輯|姚祥云
9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中國商業銀行價值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以價值經營為主題,聚焦中小銀行在當前形勢下的發展趨勢和發展路徑。
德勤中國合伙人金建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中小商業銀行究竟應該怎么去發展,有一點是不要趨同。很多中小銀行發展到最后,都變成一個銀行的模式,說得坦率一點,某一個省里面,都變成一家銀行的分行,大家的經營方式、管理理念甚至人才都是一樣的。我們現在要專業化,只有你專業化的水平提高,才有特色。

德勤中國合伙人金建
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有機會跟大家交流我們對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的一些新的看法。大家都知道,今年7月剛剛開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金融工作會議的宗旨,第一是正本清源,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要回歸本源,這個概念我想大家都應該清楚,金融亂象,搞得現在出現了很多問題;第二是風險控制;第三是穩定發展;第四是深化改革。這次金融工作會議,我的個人理解,在金融行業里是一個里程碑,糾正了以往片面的或者是不正常的現象。這個會議對我們今天的討論尤其重要。
我今天跟大家交流四個方面:第一,我們來看一下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歷程,從中我們體會到,它應該有什么樣的一個地位;第二,我們在發展中小銀行中存在的問題,究竟我們現在的狀況出現在什么地方;第三,我們對中小銀行的發展是不是要重新定位;最后,探索轉型的模式。
新的業務發展必須要談它的歷程,這個歷程大家都比我清楚,在座很多都是商業銀行的領導,它的發展有一個必然性,就是由小到大。中國中小銀行的生長時間比較短,是對原有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中國的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型的城商行、農商行在中國的改革開放當中算是一個新生兒。因此,它的發展有一個非常快速的增長時期。
我這里有個統計數據,大家看一下,我們現有的銀行業里面,金融機構有4398家機構,而且其中以中小的商業銀行為大多數,這個概念大家比我清楚。2016年,金融機構的組成里面,3877家都是一些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這個數量在世界范圍內是絕無僅有的。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歷程中,真正能達到上市公司標準的,現在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還為數不多。中小商業銀行能夠上市的,已經上市的是25家,準備上市的是11家。不管怎么說,這個比例和剛才前面講的3870多家差距太大了。這就給我們帶來一個思考,我們現在的中小商業銀行是多了還是少了?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是多了還是少了?
從這個歷程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商業銀行的發展有一個重要的轉型,建立它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商業銀行是從商的,在商言商,你要具有獨特的競爭力。現在發現商業銀行是千篇一律的,全國3000多家中小商業銀行,經營方式、范圍、業務內容、管理方法都非常雷同,這就出現問題了,它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呢?
我們要創造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在國際范圍內有這樣的共識,一共五個方面,第一,必須有差異化的商業發展戰略,每個銀行的發展戰略要和別人不一樣;第二,你的資源在哪里;第三,關注核心客戶,客戶是哪些?客戶的價值有沒有提升?對中小銀行的價值提升有沒有起到作用;第四,精細化管理,也就是做精做特;第五,創新,未來在哪里?作為中小商業銀行,我們必須思考,這五方面是不是具備,是不是達到了轉型的目標。
也有很多新的事件讓我們思考,比如互聯網金融對中小商業銀行就是很好的創新,就是一種核心價值的提升,但是我們是不是抓住了呢?3870多家商業銀行是不是達到了這個目標?有沒有達到渠道、用戶、成本、數據和監管這些方面的完善?都值得我們探討。
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小商業銀行應該說有一點趨同化,除了中小商業銀行主題曲,幾乎每一個城商行、農商行都想在自己的區域外發展。當初設立小型商業銀行的目的是什么?和做大做強的目的是不是違背的?
從小型商業銀行來看,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前面有專家專門講到了,2017年全球1000強的榜單,中國有很多銀行在里面。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四大銀行進入前十名。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1000強的榜單里面,有多少家是城商行、農商行?大家要思考。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問題,按一級資本排名的十大銀行當中,中國占了十家。還有很多國際銀行,他們占的比例相對來說比我們的占有率要高。第一組別里面有其他的歐洲銀行,有的銀行還沒有我們的城商行大,還沒有中小商業銀行的規模大,但是它居然列在了世界重要性銀行的名單,什么原因?
我們反過來思考,銀行未必做大就是它的重要性,我們能不能得出這個結論?銀行的價值是不是得到公眾的認可?我們自己認為利潤多少叫大,是簡單化。今天開會討論銀行的商業價值很重要,就是你的價值有多大,不是說你的規模大。
我們現在評判世界上重要性銀行的名單,大家可以看到,都是一些傳統的銀行業,有的是家族式的名單,它居然在重要性名單里面,跟中國四大銀行平起平坐,無論是規模,還是資產,都沒有中國的銀行大,但是人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人家的品牌、人家的價值不比你差,甚至比你高。這就給我們帶來一個反思,我們什么時候能夠做到這樣?把中國的商業銀行也能做到這樣,規模小,但是能擠入國際品牌,這才是成功。
我就提出這么一個疑問,在國際上那些排名并不像中國四大銀行那么靠前的,但是它在銀行家的眼中價值是靠前的,這個概念我們要反思一下。我們能不能在銀行發展中考慮到它的歷史傳統、品牌號召力、專業特色和精細,也就是說你把這些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做好做大,那才是真正的大和強。
我認為我們現在要反思,我們的中小商業銀行究竟應該怎么去發展,我們要從這里面探索,我們現在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大家都可以來探討。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就是,我們不要趨同,不要趨同于一個標準,這是很危險的。很多種小銀行發展到最后,都變成一個銀行的模式,說得坦率一點,某一個省里面,都變成一家銀行的分行,大家的經營方式、管理理念甚至人才都是一樣的。我們現在要專業化,只有你專業化的水平提高,你才有特色。
第二,不一定大而全,大而全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對中小商業銀行來講,我認為強調了它的特色,本地的特色、區域的特色、資源的特色,才是這個銀行的發展方向。如果一個區域的銀行都想要做成全國性的銀行,到處布點,那么這個銀行肯定不行。
所以從這個方面,我們現在要調整,找準我們的方向,重新定位,就是要分差異化、特色化、區域化,分區域來看,分城市來看,分行業來看,我們的銀行業究竟有哪些發展的思路。
重新定位,中小銀行不是大銀行,我的目標就是做精做優做特,精品要出來,優勢要出來,特色要出來,這樣的銀行才是我們國家需要的。
我們的經營模式,四大行不用探討,已經成為教科書了。但是對于中小商業銀行,我認為我們應該重新來探討它的定位,也就是金融工作會議說的回歸本源,當初設立城商行、農商行的目的是什么?初心就是做差異化、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精品化,才成立這些機構,否則你就變成某某大銀行的分支機構。
中小商業銀行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區域性,它所在的區域決定了它的客戶群,也就是說它服務的對象必須是中小企業,你不要傍大款,周圍的中小企業作為你的客戶資源足夠了,這是差異化的重要標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找到中小企業發展的方向,為什么中小企業貸款難?就是因為現在很多種小商業銀行在這方面沒有起到作用。
另外我們也看到,現在中小企業在整個的企業成長過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功能,對于當地的一些中小企業發展,我們的商業銀行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功能為它服務,這些東西我認為都是我們重新定位的基礎。
舉幾個例子,一個是硅谷銀行,它就強調高科技、它的特色,它的發展重點就是圍繞這些行業,和它的產品緊密相連。中國的北京有一個中關村銀行,也是聚焦對于創新創投這一方面的發展,提供金融的支持,針對本地區的發展才有生命力。義烏小商品市場全國聞名,浙江稠州商業銀行,針對草根客戶有經營特色,找到了發展的基本點,我認為這個發展是符合當地實體的。齊魯銀行開始轉型搞物流銀行,把物流作為它的主要客戶群來發展,目標很清晰。還有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等,都是最新出現的,為了滿足網絡企業的需求來發展的金融機構,這些機構的存在都是強調的區域性和專業性。
總的來說,我們現在需要尋找每一個中小商業銀行自身的特色、自身的專業化和區域性,否則的話,你就很容易走入一個大的怪圈,追求所謂的大而強,結果還是強不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