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原副董事長“被辭職”惹關注 科融環境回應:之前已有口頭約定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5 22:56:07

因為原副董事長“被辭職”而引發市場關注的科融環境,9月25日晚對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做出了詳細的說明。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在面對多家媒體的質疑,以及受到江蘇證監局“重點”關注后,科融環境(300152,SZ)于9月25日晚間,對于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做出了詳細的說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對江蘇證監局關注函的回復中,科融環境對于公司原副董事長張永輝“被辭職”一事、公司被質疑信披違規等均做出了解釋。

此外,對于科融環境涉嫌單位犯罪被檢察機關起訴一事,公司也坦然承認于今年7月收到起訴書,不過科融環境同時表示,由于是公司部分員工涉嫌職務侵占罪,因此其行為屬于個人犯罪,而非單位犯罪,公司和委托的律師事務所已致函當地檢察院說明這一情況。

“被辭職”前已達成約定

9月8日,一則平淡無奇的公司高管辭職公告,為后續科融環境一系列“內部管理動蕩”事項拉開了帷幕。

當時,科融環境發布了一份《關于公司財務負責人、副總經理辭職》的公告,稱科融環境董事會于今年9月7日收到公司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張永輝先生、副總經理朱豐女士的辭職報告。其中,張永輝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職務。

幾天后的9月11日,這位在上述公告中“主動請求辭職”的張永輝卻突然對外表示,自己屬“被辭職”,其未簽署過辭職報告,但卻看到了科融環境發布的關于自己辭職的公告。

雙方各執一詞,為此在9月14日江蘇證監局向科融環境下發的關注函中,江蘇證監局要求科融環境對上述事項進行解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科融環境9月25日晚間的回復,早在今年8月中下旬,張永輝就向公司董事會提交親筆書寫并簽名的辭職申請,申請辭去公司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職務。而由于當時公司未有新的財務負責人人選,經公司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毛鳳麗女士和張永輝口頭溝通達成一致,上述辭職申請日期部分暫留白,待公司確定擬續聘新的財務負責人后,辭職申請立刻生效。

而在今年9月6日,科融環境董事會意向選聘新的財務負責人。由此在9月8日,公司就張永輝辭職一事在相關媒體上予以公告。

記者注意到,除了對張永輝“被辭職”一事進行解釋外,科融環境還對媒體質疑的公司涉嫌信披違規一事做出了說明。

9月10日晚間,科融環境發布的《第三屆董事會第四十一次會議(臨時)決議公告》寫明“公司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審閱了會議議案”。然而,公司監事會主席王豫剛卻公開對外表示“本人未收到本次董事會會議通知及有關預案,公告內容與事實不符”。

此外,對于公告所披露的“董事鄭軍因工作原因未出席本次會議”,也被鄭軍證實為不實內容,鄭軍通過王豫剛發聲,“本人于今日(9月11日)才獲悉科融環境召開臨時董事會的通知”。

對于上述與張永輝“被辭職”相似的烏龍事件,科融環境的回復則頗為“簡單”,公司表示,因為工作疏忽,上述議案漏發給了公司監事,且公告中誤將發出通知日期寫成9月7日。

公司同時表示,由于前述疏漏,導致公司監事未能收到議案,不過科融環境認為,根據公司章程,上述董事會議案無需監事審閱通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給江蘇證監局的回復中,科融環境并未對是否涉嫌信披違規作出正面回應,而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此前則對記者表示,公告中謊稱監事會主席已審閱,屬于信息披露違規,不影響決議效力。

不認為存在“單位犯罪”

對內,科融環境目前內部管理混亂;對外,公司還涉及一起法律訴訟,且前述訴訟同樣涉及公司信息披露違規。

今年9月22日,科融環境對外發布了一份《關于收到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起訴書》的公告,而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份,科融環境就收到了這份起訴書。對此,江蘇證監局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涉嫌單位犯罪被地方檢察院起訴而未披露的事項。

對此,科融環境回復稱,今年7月,公司的確收到當地檢察院下發的起訴書,公司涉嫌單位犯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該起訴書的被告人包括科融環境原董事長賈紅生、原財務總監彭育蓉等四人,被告單位則是科融環境,訴訟代表人為張永輝。

根據科融環境的披露,該訴訟事項與公司原董事長賈紅生、原財務總監彭育蓉涉嫌職務侵占罪相關。此外該事項發生在2013年11月~2016年3月期間,即科融環境目前實控人入主之前,科融環境表示,該事項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當地檢察院下發的起訴書中的部分內容,科融環境并不認同,記者了解到,在今年7月公司收到起訴書后,公司和委托的律師事務所已致函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認為部分員工通過先借款,后適用發票沖抵借款從而侵占公司資金的行為已涉嫌職務侵占罪,其行為屬于個人犯罪,而非單位犯罪。

“單位犯罪最典型的則是行賄,比如高管行賄為了公司的利益。”王智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而職務侵占是沒有單位犯罪的,只有個人犯罪,上市公司是扮演受害人的角色”。

此外,對于未能及時披露上述事項的原因,科融環境表示,由于公司當時正處于新舊董事會秘書實際工作的交接期,導致工作疏忽,所以未能及時披露。

“上述事項構成了虛假陳述中的不正當披露,為此公司可能受到當地證監局的監管或者譴責等。”王智斌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科融環境 回應 原副董事長“被辭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