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互聯網平臺買保險有高額回報? 保監會提示:你得注意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1 23:42:23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胡楊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每經實習記者 胡楊 每經編輯 畢陸名

9月21日,保監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對保險業彌補監管短板、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關情況進行說明,并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據保監會資金部副主任賈飆介紹,保監會鼓勵保險公司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圍繞互聯網開展商業模式、銷售渠道、產品服務等領域的深度創新,并有序推進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試點,擴大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業務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互聯網保險公司當之無愧的代表,眾安保險即將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互聯網保險第一股”,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潛力,與上述監管導向不謀而合。

但不可否認,蓬勃發展的互聯網保險業務在給消費者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招致了風險。對此,保監會還專門發布了《關于在互聯網平臺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以下簡稱《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謹慎看待互聯網平臺保險產品的高額回報,也被看作是保監會加大力度規范互聯網保險業務的積極信號。

將引導險資服務好混改

今年5月初,保監會印發《關于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42號文),有針對性地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創新保險服務,提升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42號文發布以來,保監會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主要舉措和效果涉及:脫貧攻堅;農村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健康養老產業;險資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新技術、新業態保險服務;監管政策環境;防范和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等。

就保險資金運用來說,保監會指出,險資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上擁有一定優勢,可以助力促進鋼鐵、煤炭等行業加快轉型發展和實現脫困升級,因此,保監會支持保險資金參與降杠桿和市場化債轉股。保監會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保險資金累計注冊永續債14項,規模達808億元。

另外,針對持續增加的險資另類投資,賈飆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是保險資產配置多元化的一個必然結果,也是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必然結果。”實際上,2012年以前,投資還集中在傳統金融范疇里面的老四樣——存款、債券、股票、基金。2012年實行市場化改革之后,這種多元化的配置使得更多的資金流入了實體經濟。“現在,中國傳統意義上所說的另類投資是指除去剛才說的老四樣之后的投資,包括基礎設施、股權計劃、債權計劃等。”他續指。

以備受關注的中國人壽參與國企混改一事為例,賈飆解釋道,從保監會角度來講,混改是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保監會在這方面一定會積極支持和配合,引導保險資金服務好混改工作。

鼓勵科技保險產品創新

近年,保險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在商業模式及產品服務等方面均實現了較大創新,42號文同樣對這類新技術、新業態保險服務有所提及。具體來說,保監會強調要加大科技保險支持力度。鼓勵科技保險產品創新,組織行業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技保險新產品研發。據保監會統計,險種目前已經發展到20多個。

對于蓬勃發展的“互聯網+保險”,監管層面更鼓勵保險公司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圍繞互聯網開展商業模式、銷售渠道、產品服務等領域的深度創新,并有序推進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試點,擴大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業務范圍,推動保險機構差異化發展。

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互聯網保險創新業務簽單件數46.66億件,同比增長123.55%。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乃至全球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終于在其成立的第四個年頭實現香港IPO上市,堪稱保險界近期的“大事件”。保監會公布的保費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眾安保險實現保費收入30.08億元,在84家財險公司中排名第21位。眾安保險此番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潛力,與前述監管導向不謀而合。

但不可否認,擴張中的互聯網保險業務在給消費者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風險隱患。為此,保監會專門發布了《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在互聯網平臺購買保險時著重注意兩大風險:一是部分保險公司存在保險產品宣傳內容不規范、網頁所載格式條款內容不一致或顯示不全、未對免責條款進行說明、保險責任模糊等問題,容易造成消費者誤解;二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平臺虛構保險產品或保險項目,假借保險之名非法集資;或承諾高額回報引誘消費者出資;或冒用保險機構名義偽造保單,騙取消費者資金。

針對上述風險點,保監會規勸消費者在互聯網平臺購買保險時一定要仔細閱讀保險合同。同時強調,消費端也應當有“保險姓保”的意識,知曉保險的主要功能是為社會公眾提供風險保障,而不是提供高額投資回報。

對于第一類風險,曾在第三方互聯網平臺購買車險的李先生就“深有體會”,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互聯網平臺的折扣力度普遍比較大,自己當時被吸引到互聯網平臺上買車險時,就出現明確勾選了劃痕險,但到出單時它卻“離奇失蹤”的情況。

另外,相關業內人士也指出,在網上買保險一定要看清楚條款,比如有的機動車保險會在保險責任里面做文章,對駕駛人、駕駛地點等進行限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互聯網平臺買保險 保監會 風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