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1 22:39:40
9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此次普查需要對工業污染源全面入戶登記調查單位基本信息、活動水平信息、污染治理設施和排放口信息;基于實測和綜合分析,分行業分類制定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核算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
每經編輯|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編輯 陳適
為摸清各類污染源基本情況,為期三年的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將啟動。9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導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普查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資料。
據了解,此次普查對象為境內有污染源的單位和個體經營戶。范圍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移動源及其他產生、排放污染物的設施。
普查對象包括五大污染源
此次普查對象包括五大污染源,其中,工業污染源領域的普查對象為產生廢水污染物、廢氣污染物及固體廢物的所有工業行業產業活動單位。對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8類重點行業15個類別礦產采選、冶煉和加工產業活動單位也將進行放射性污染源調查。
從普查內容上看,工業污染源主要普查企業基本情況,原輔材料消耗、產品生產情況,產生污染的設施情況,各類污染物產生、治理、排放和綜合利用情況(包括排放口信息、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各類污染防治設施建設、運行情況等。其中,廢水污染物包含化學需氧量、汞、鎘、砷等12種,廢氣污染物涉及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等10種。
此外還包括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產生、貯存、處置和綜合利用情況。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分類調查。工業企業建設和使用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貯存、處置設施(場所)情況。稀土等15類礦產采選、冶煉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情況。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2007年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相比,在工業污染源方面查得更廣,對污染物檢查的種類也更多,更能夠反映真實的污染狀況。
此外,記者注意到,第一次普查中將工業源普查對象劃分為重點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別進行詳細調查和簡要調查。此次普查需要全面入戶登記調查單位基本信息、活動水平信息、污染治理設施和排放口信息;基于實測和綜合分析,分行業分類制定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核算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
普查工作新增清查建庫階段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和協調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環境保護部,負責污染源普查日常工作。縣級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領導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方案》制定了普查階段任務和時間表:分階段組織實施前期準備、清查建庫、普查試點、全面普查、總結發布等方面工作:2017年完成前期準備、啟動清查建庫和普查試點,2018年完成全面普查,2019年完成成果總結與發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第一次普查相比,在分階段中增加了清查建庫階段。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清查建庫階段,將開展污染源普查調查單位名錄庫篩選,開展普查清查,建立普查基本單位名錄庫。對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企業進行放射性指標初測,確定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對象;排查市政入河(海)排污口名錄,開展排污口水質監測。
同時,為了保障普查質量,《方案》要求,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領導普查質量管理工作,建立覆蓋普查全過程、全員的質量管理制度并負責監督實施。各級普查機構要認真執行污染源普查質量管理制度,做好污染源普查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工作。
此外,建立健全普查責任體系,明確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相關責任。按照依法普查原則,任何地方、部門、單位和個人均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普查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