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點公司 > 正文

科陸電子再轉讓國能電池股權 稱為保障儲能業務開展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0 00:24:51

科陸電子又要轉讓所持國能電池的股權了。9月19日,科陸電子公告稱,擬將持有的國能電池1.2030%的股權轉讓給中鼎股份。這已是2016年10月至今,科陸電子第4次轉讓所持的國能電子股權。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編輯 宋思艱

9月19日,科陸電子(002121,SZ)公告稱,擬將持有的國能電池1.2030%的股權以人民幣8421.0526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中鼎股份,預計產生股權轉讓收益71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的9月13日,科陸電子便公告稱,將持有的國能電池1.4571%的股權以人民幣1.02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浚信工業(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浚信工業)。在此之前,科陸電子已與國能電池在江西共同建設10億安時全自動化的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全產業鏈生產線項目。對于今年的兩次轉讓,科陸電子方面均表示,此次轉讓參股公司部分股權所得款項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公司主營業務投入,不會影響公司整體發展戰略。

四次“分批”轉讓部分股權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國能電池總資產實現營業收入約5.34億元,凈利潤約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5月,科陸電子便以自有資金4000萬元收購國能電池13.33%的股權,隨后的6月,又以自有資金人民幣7200萬元收購國能電池16.67%的股權。前后間隔只有一個月的兩次受讓,國能電池的估值從3億元增至4.32億元。兩次交易完成后,科陸電子持有國能電池30%的股權。

隨著國能電池估值的暴漲,2016年10月、12月,科陸電子分別以1.225億元及8166.67萬元的價格出售持有的國能電池3%和2%的股權,分別產生股權轉讓收益9680萬元和6400萬元。通過兩次轉讓推算,國能電池估值已升至40.83億元。而在今年的兩次轉讓中,國能電池的估值更是暴增至70億元。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上述2016年兩次轉讓公告中,對于轉讓款項用途解釋為,轉讓所得款項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公司主營業務投入。但在今年兩次國能電池部分股權轉讓中,科陸電子對于2016年的兩次轉讓則給出解釋稱,隨著儲能市場的逐步開啟,國能電池作為公司參股公司,近兩年發展迅速、技術穩定,其生產的動力電池供不應求,不能完全滿足公司儲能業務需求。

科陸電子方面指出,兩次轉讓(指的是2016年兩次轉讓)置換出的投資成本及投資收益用于和國能電池共同出資設立江西科能儲能電池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科能)。

對于此次轉讓國能電池部分股權的款項是否繼續用于江西科能開展業務,記者9月19日致電科陸電子方面,相關人士予以了否認。

“因為國能電池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我們儲能業務開展,國能不僅僅供貨給我們,它還給其他車企。此次轉讓獲得的款項主要會用于對其他儲能等相關標的收購,我們現在對于資金需求還是挺大的,因為我們還要并購上海卡耐,還有光伏電站的投入等”。科陸電子相關人士對此表示。

業內:儲能產業仍面臨成本過高等問題

2016年10月,科陸電子公告稱,擬投資人民幣1.5億元對江西科能增資入股,其中,1.15億元計入江西科能注冊資本,3500萬元計入其資本公積,增資完成后,國能電池持有51%股權,科陸電子則持有其49%股權。

根據當時的公告稱,江西科能設立于2016年9月27日,主營為電池、電池原材料技術開發、生產、銷售;儲能系統開發,但尚未開展實際經營。科陸電子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江西科能的生產線尚在建設中,預計到年底才會投產。

對于儲能市場,有投資者曾在投資者關系互動交流平臺上詢問科陸電子,“十三五”期間我國儲能行業有望達到千億市場規模,公司能不能分一杯羹?科陸電子方面幽默回復稱:得分一大鍋。

不過,一直以來,在現有電價機制和政策環境下,單就儲能技術的成本而言,遠不能滿足商業化應用要求。其次,政策補貼不到位,我國電力市場開放程度不高,儲能的價值收益無法體現,儲能的買單機制尚未形成。

對此,科陸電子相關人士表示,2017年4月,科陸電子承建的山西同達電廠儲能自動發電控制項目順利建成,已說明其儲能技術在電力調頻領域中的商業價值。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作為實現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提高用電側能效的有利手段,未來儲能產業快速應用發展已成定局。而儲能市場商業化的開啟,需要以汽車電池梯級利用為突破口,儲能市場最大要求就是電池成本盡可能低。

“現階段中國的儲能產業仍面臨政策缺失、成本過高、應用價值不明晰等問題,因此,全球各國不約而同以電動汽車為突破口,就是希望通過電動汽車的發展、電池大規模應用,從而快速降低電池成本,再通過電池的梯級利用,進一步大幅度降低成本,從而撬動整個儲能市場。”墨柯指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科陸電子 國能電池 電動汽車 汽車電池 儲能產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