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9 20:40:0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編輯 楊翼
“我們的確配合了調查,但是調查還在進行中,所以談不上罪責的認定。” 9月15日,在貨車幫與西南交通大學簽約儀式上,針對前段時間運滿滿狀告貨車幫盜竊信息的事件,新任貨車幫CEO羅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是表示。
這是貨車幫首次對訴訟事件進行官方正面回應。羅鵬表示:“對這件事情,我們也有反思,我們必須自己要更有定力,要以更加面向用戶創造價值的方式競爭,這是最大的反思。”
正如羅鵬所說,互聯網物流作為新興行業,如何打造成熟的商業模式、擴大行業規模,是比同行間“互撕”更重要的事。
據了解,目前,我國有著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年物流運輸費用可達1.6萬億美元,其中公路物流費用約占75%,達1.2萬億美元。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教授、國家工程實驗室客座研究員劉曉波對記者說,目前,我國每年物流成本占GDP的15%左右。如果能達到歐美國家目前的水平,約能省下5萬億元人民幣,降本增效潛力巨大。
巨大的公路運輸市場,是互聯網物流平臺興起的主要原因,然而和外界所想不同,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規劃,互聯網物流平臺似乎并未將最基礎的車貨匹配業務當作一個盈利點。
對此,一位貨車司機也向記者證實,無論是貨車幫還是運滿滿,眼下都是免費對用戶開放,中間不收取任何費用。
然而,上述貨車司機也表示,盡管平臺本身不收取信息費用,但不代表“信息部”不收取信息費用。所謂“信息部”,就是行業內的信息中介——“黃牛”。
據了解,貨車司機通過平臺聯系到的不一定是貨主,很有可能是中間的“黃牛”,如遇此情形,“黃牛”根據貨運情況向司機抽取50元到200元不等的“信息費”。
本該由平臺收取的信息費被“黃牛”收入腰包,那么,平臺方為何不直接將司機與貨主進行連接,而讓“黃牛”獲取收益?
羅鵬向記者坦言,此前貨車幫也嘗試直接將司機與貨主連接,但因各種原因未能順利進行。
據了解,由于貨主與司機之間的鏈條較冗長,包括“黃牛”、專線物流公司、合同物流公司等,想把這些中間環節都整合掉,直接實現司機與貨主無縫對接,目前并不具備實際操作條件。
在此背景下,平臺方希望以貨運信息發布平臺為主,延伸至車輛維修、ETC業務、保險、車輛銷售等服務項目,打造一個以車貨匹配為基礎的O2O閉環。
“就像QQ,下載使用不收費,不等于使用一些特殊的表情包不收費。”羅鵬舉例稱,“我們有一個內核,相當于QQ,外延是所有的增值服務,內核跟外延怎么連接起來,核心是支付。”
據了解,目前,貨車幫的ETC業務日充值額已突破9000萬元,金融白條累計放款逾15億。而新車銷售業務,目前月現金流也可達到百萬級別。但這也并不意味著貨車幫已經開始盈利。
“現在談不上盈利,只能說有了盈利的來源。”羅鵬透露,有了現金流,有了商業模式,公司爭取明年底實現盈利。
尚未實現盈利的還包括貨車幫當前的主要競爭對手運滿滿。此前,運滿滿創始人兼CEO張暉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運滿滿先進入的是1.0時代,首先就是解決信息匹配這一剛需,當達到一定程度后,用戶對平臺產生黏性,這時運滿滿將進入2.0時代,各個渠道接入的線下服務商將成為變現方式,這也將成為運滿滿未來延展產業鏈與實現營收的重要砝碼。
羅計物流創始人兼CEO宋睿也認為,平臺先期的主要任務是用戶推廣,形成規模后將會產生巨大衍生價值。比如,平臺上面可以有衍生的保險服務、加油服務、汽車修理服務等等,都是潛在的增值空間。
但是這些設想目前在互聯網物流平臺上都未進入真正的實施階段,各家平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還沒有一套成熟可行的商業模式,能夠真正撬動巨大的市場“蛋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