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世界肝移植專家吳幼民:四十載從醫生涯報國初心未改

2017-09-19 09:16:01

個人如何以自己所學推進中國相關行業事業的發展,吳幼民的經歷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發明腔靜脈成型肝臟移植術、創造多項肝移植世界紀錄、推動中國的器官捐獻事業,30年在美求學、工作生涯中,吳幼民始終心系祖國。

吳幼民,江蘇省南京市人,1977年以江蘇省試點高考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成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后留校任外科助理教授。1987年9月30日,吳幼民飛抵大洋彼岸的美國,從師世界器官移植之父,Dr.Thomas E.Starzl M.D.,Ph.D.,主攻肝移植、小腸移植、腹部全臟器移植,實驗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劑及器官保存技術。在大師左右耳濡目染6年,成為世界第一例全臟器移植手術組成員,第一位在匹茨堡大學主刀肝臟移植的中國醫生,第一位在該校晉升外科教授的中國學者。

目前,吳幼民擔任我國衛生部移植技術應用委員會顧問、衛計委移植及器官捐獻委員會國家專家,在美國紐約醫學院、阿肯色大學、愛荷華大學擔任終身教授。同時,吳幼民還兼任數十家中國頂級器官移植中心的特聘或兼職教授、名譽主任或名譽院長,創刊并長期擔任三份中國移植雜志的副主編,同時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十余家器官移植及醫學雜志擔任編委。

從醫生涯四十載,手術室里的爭分奪秒、手術后的冥想與研究、推進器官捐獻的反復奔走,如今恍若云煙。從90年代初期開始,吳幼民便積極推進中國肝移植的普及,幫助多個醫院成功開展肝移植手術;同時,二十四載致力于中美器官移植交流,在2009年首次在中國提出心跳死亡器官捐獻(DCD),為當時四顧茫然的中國移植界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對于中國,吳幼民始終懷有真摯的報國情懷。

Wu’s procedure

從最初的肝移植手術普及,逐步深入到質量控制、經濟管理,吳幼民從九十年代初開始便反復往返于中美之間,在中國做肝移植的普及工作。

1993年至2011年間,吳幼民加盟美國最佳醫院愛荷華大學醫院主持器官移植工作,時年38歲。在愛荷華大學,吳幼民擔任了移植及肝膽外科主任,后又擔任系主任及終身教授。日后被移植醫生廣泛采納應用、顯著降低肝移植手術時長的腔靜脈成型肝移植術,便是吳幼民在此期間潛心發明的。

“當時我在愛荷華大學,年紀輕,完全沉浸在研究的氛圍里,現在想來有點’走火入魔’。”吳幼民說,在愛荷華最初的日日夜夜,移植手術與手術后的冥想成為他生活的全部。肝移植手術能不輸血嗎?當時的肝移植手術平均時長13.5小時,能縮短為3小時嗎?一切似乎是天方夜譚。

手術學不同于其它醫學科學研究,點滴的綻放也許需要百年的磨煉。腔靜脈成型肝臟移植術歷經風雨,在冥想與反復的實踐中破繭成蝶。“我最初去美國的時候,肝移植手術的平均時間是13.5小時。使用這個術式,我的紀錄是2小時6分鐘完成肝移植。很多病人可以不輸血了,平均5天就可以出院。”吳幼民說。

1995年的美國移植外科芝加哥年會上,吳幼民首次發表了腔靜脈成型肝臟移植術,此后在美國移植年會、中國移植大會、中美移植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在世界范圍內直接以吳幼民的名字命名,被業界稱作Wu's procedure。

腔靜脈成型肝臟移植術的成功,解決了肝移植手術長期未能解決的流出道梗阻世界難題,將復雜的肝移植手術簡化為較為簡單的術式,20多年來這項技術在全世界廣泛推廣,并在中國普及,拯救了千千萬萬病人的生命。這一術式,也讓華人外科學者在西方學者耕耘及壟斷了幾百年、發展極其緩慢的外科手術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2016年7月,在日本北海道召開的第34屆日本肝移植研究會上,吳幼民被邀請做特別講座,題目由日本移植協會介紹為Wu's procedure,并由日本移植協會主席Dr.Furukawa親自主持、介紹,推薦為日本的肝移植基本術式。回首這段往事,吳幼民說,此次大會不僅是對他個人的尊重,也體現了對中國及華人外科界的尊重。

2016年7月7-8日,第34回日本肝移植研究會,于日本北海道旭川

隨著肝移植手術技術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是世界肝移植第二大國,每年約有3000多例肝移植手術,美國則在8000例左右。“我很早就在中國普及這個手術,”吳幼民說,由于起步早,中國的很多醫生現在已經能夠做得很嫻熟了。多年來的經驗傳授后,現在我國很多大型移植中心都采用這個術式。

腔靜脈成型肝臟移植術,以其卓越的臨床效果,拯救了世界上千千萬萬病人的生命。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腔靜脈成型肝臟移植術已成為世界肝臟移植外科標準術式之一。

首次在中國提出心跳死亡器官捐獻

自2007年公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以來,我國人體器官移植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有序推進,取得積極進展。器官移植合法化逐步推進,如今已然走上正軌。積極推進的背后,是業界、學界、衛生主管部門等多方的持續努力和配合,其中亦離不開幾代移植人不懈的探索與拼搏。回首往事種種跌宕起伏,吳幼民感慨萬千。

在此背景下,2009年1月,吳幼民提出在中國開展DCD器官捐獻(即心跳死亡器官捐獻),受到衛生部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同月緊急召至北京商討此事,并成立了DCD 5人領導小組,由吳幼民擔任組長,深夜在中國大飯店召開了中國第一次DCD會議。

中國DCD第一次會議及5人小組

其后3個月的時間,吳幼民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在美國起草了中國第一部DCD草案。這份草案中,吳幼民基于中國器官移植現狀提出,中國面臨著比國際上大多數國家更為嚴峻的供體短缺問題;如何盡快開發和擴大供體器官來源,是當前中國移植事業面臨的首要問題。

尋找既符合中國國情,同時又能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供體來源途徑,對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未來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大量的中外文獻研究,并參考中國公民遺體及器官捐獻意愿調查結果,吳幼民提出,相較于腦死亡而言,DCD在我國的開展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

由于傳統觀念以及宗教信仰的影響、“心跳停止即死亡”觀念的根深蒂固,公眾對腦死亡理念的接受程度不高,醫療機構對患者做出的腦死亡判定及隨后進行的器官捐獻與移植,并不被社會廣泛認可。

吳幼民提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接近或達到國際發達國家水平,中國的外科醫師也已具備了獲取DCD器官的技術。借鑒國外20余年DCD器官移植的豐富經驗,并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將是保證我國DCD器官移植成功的基礎。

這份DCD草案奠定了中國新一輪器官捐獻的理論與技術基礎。2009年3月12日,衛生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調整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吳幼民擔任顧問。2009年7月在北戴河召開的衛生部OTC(Organ Transplant Committee,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會議上,吳幼民作為委員會顧問參會并講解在中國開展DCD器官捐獻,這次會議也確立了中國DCD未來的發展方向。2010年,根據2009年北戴河OTC會議專家論證草案及決策,中國心臟死亡器官捐獻指南出臺,并在11個省市舉行為期三年的心臟死亡器官捐獻試點。

2016年對于中國器官移植注定是個不尋常的年度,回憶往昔,吳幼民難掩激動的心情。2016年10月,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里人聲鼎沸,高朋滿座,世界各大器官移植協會的主席、世界衛生組織代表、中國移植界的精英濟濟一堂,隆重舉辦首次在中國召開的世界器官捐獻大會。吳幼民作為特邀嘉賓參會,繼擔任中國前衛生部移植技術應用委員會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外籍顧問后,再次被中國衛計委器官移植及捐獻委員會聘為國家專家。

從2009年吳幼民提出開展心跳死亡器官捐獻至今,中國器官捐獻過去幾年因此增加了近百倍,挽救無數病人生命,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吳幼民說,能把自己的一生與事業和這個時代,和祖國的命運緊緊地結合在一起,能看到這個時代的進步和祖國的發展,知道這里有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是何等的幸福,人生足矣!

推進中國小兒親體肝移植

作為華人在世界上第一個做親體肝移植的醫生(1994)、美國最早的三個醫生,吳幼民至今仍保持著世界最小(19天)、最輕(4磅)新生兒親體肝移植的世界紀錄,職業生涯小兒肝移植病人存活率100%。同時,吳幼民創造的肝移植世界紀錄還包括最老的受體肝移植后存活最長,以及最老的供體肝移植后存活最長。

世界紀錄的背后,是吳幼民四十載從醫歷程中精益求精的態度。作為美國最早開展親體肝移植的外科醫生之一,吳幼民始終秉持著報國情懷,早在90年代中期便將這項技術帶回中國,推進中國親體肝移植事業的發展。

1993年,吳幼民從美國匹茲堡大學轉到愛荷華大學開展器官移植工作,同年回到中國做有關肝臟移植的教學,第一站便是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即江蘇省人民醫院。在交流中,吳幼民根據當時國際上小兒親體肝移植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在江蘇省人民醫院率先開展小兒親體肝移植的建議。該院的肝移植工作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已開始,當時全國其它多個院校也開展了肝移植,但距離肝臟移植的成功,始終還有一步之遙。

在吳幼民擔任美國愛荷華大學教授及移植外科主任期間,他被南京醫科大學聘任為外科兼職教授。吳幼民也回到他赴美前所在該院的科室,用一星期的時間與全體移植科醫生一起詳細探討了一系列有關肝移植的核心技術問題。

吳幼民利用其發明的腔靜脈成型肝移植術,在外科技術上幫助該院解決了部分肝臟移植的流出道梗阻問題,這在當時也是一個世界難題。同時,吳幼民也幫助解決了門靜脈栓塞的技術難關。利用自己的休假時間,吳幼民多次回到母校,將美國所學核心技術傳授給中國的同事,在各方的合力之下,該校成功完成了小兒親體肝移植手術。

多年以來,除了以自己所學幫助母校南京醫科大學成功開展小兒親體肝移植手術,吳幼民也在著力推進中國的親體肝移植的整體發展。他的許多學生已成為當今中國兒肝移植的領軍人物。吳幼民說,看到中國器官移植后繼有人,心中是滿滿的幸福。

目前,吳幼民擔任我國衛生部移植技術應用委員會顧問、衛計委移植及器官捐獻委員會國家專家,在美國紐約醫學院、阿肯色大學、愛荷華大學擔任終身教授,同時,吳幼民還兼任數十家中國頂級器官移植中心的特聘或兼職教授、名譽主任或名譽院長,創刊并長期擔任三份中國移植雜志的副主編,同時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十余家器官移植及醫學雜志擔任編委。

無論是Wu’s procedure的發明應用,還是中國DCD方案的首次提出,吳幼民四十載的從醫生涯始終心系祖國,以自身所學推進中國移植事業的前行,在國際舞臺上為中美器官移植交流反復奔走。往事如煙,如今吳幼民回想起這些經歷,言語間仍難掩激動的心情。

在他看來,能夠把自己畢生事業和祖國的發展緊密相連,能夠為行業進步和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全部心力,這又是何等的幸福。“我的幸福感來自于我與祖國永遠靠近、息息相關。”吳幼民說。

文/陳樹

資訊

責編 郭鑫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植集團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