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4 11:17:57
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7胡潤財富報告》顯示,截止到2017年1月1日,大中華區600萬資產家庭數量已經達到460萬,比去年增加27.4萬,增長率達6.3%,其中擁有千萬資產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86萬,比去年增加14.7萬,增長率達8.6%,擁有億萬資產的“超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2.1萬,比去年增加1.2萬,增長率達10.5%。
可以看出,“高凈值家庭”的數量依然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伴隨而來的是,他們對于財富管理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高凈值人群的財富管理觀念還大多停留在財富增值上,而對于財富保值的概念還不是很強;另一方面,隨著金融工具創新越來越多,其實很多高凈值人群對于資產的選擇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惑。
那么,在專業人士眼里,不管是實現資產的保值還是增值,在這個時點或是未來的三至五年中,怎么做資產配置才會更合理呢?哪個方向的投資又更適合他們呢?為此,筆者聯系了現任富國大通副總裁、原諾亞財富創始人余建春,聽聽他對于投資選擇的一些建議。
余建春,富國大通副總裁。擁有33年金融行業從業經驗。諾亞財富創始人之一,為諾亞財富組建了第一個分支機構,發行諾亞財富第一支私募股權基金——紅杉資本人民幣一期(8億規模)。曾任諾亞財富溫州、深圳、昆山和上海分公司總經理,諾亞總部直銷業務總監和機構拓展部總經理,諾亞財富上海區域副總裁,元亨祥財富首席執行官。
在余建春看來,“目前市場面臨資產端、金融投資風險攀升,建議投資者選擇擁有豐富資產,以及成熟資本運作的機構,這些機構才是真正能在市場上活下去的機構,富國大通認為今后3到5年資產為王,擁有優質資產、或者擁有尋找和獲取優質資產能力的公司,才會從資產配置荒中脫穎而出。富國大通依托的就是股東益科正潤金控集團的豐厚優質資產積累和優秀資本運作經驗,這也是我選擇加入富國大通的原因之一。”
余建春進一步指出,目前財富管理市場主要分為幾大類,第一是股權投資市場;第二是海外資產配置投資;第三是其他類金融投資,如地產,供應鏈和不良資產等。
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余建春表示,“富國大通提倡的是穩健成就價值,因此我們建議高凈值人群在針對自己可運用的金融資產進行配置時,優先選擇一些低風險品種,比如以固收產品為主,這部分配置建議不低于60%;股權方面的投資建議不要超過20%;而在證券市場,10%到20%之間的倉位還是合理的。”
另外,筆者注意到,在這幾大類中,股權投資這幾年可以說是非常火熱,不少高凈值人群都把一定的比例配置在這個方向上,甚至有“人無股權不富”的說法。
不過余建春建議,“高凈值客戶在不熟悉股權投資的情況下殺進這個市場。目前的股權投資良莠不齊,很大程度被一些個案所迷惑了,把它看成一個普遍的現象,其實這個市場非常復雜,在投資產品的選擇時,還要更加慎重一點,不建議去選擇那些長周期、不確定方向的股權投資。”
“如果你夠專業,那可以選擇偏早期項目,如果你想分得股權市場一杯羹,又不想去冒太大的風險,那建議選擇偏重于成熟期的項目。”余建春補充說道。“例如富國大通就專注圍繞細分領域龍頭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在上市公司的選擇上,富國大通也主要關注高成長行業,例如醫療大健康、新科技應用、新能源、環保等領域。”
股權產品的選擇上,余建春認為,“首先,最簡單的一面就是價值,無非現在就是價值跟價格之間的比較,對于好資產來說就是性價比,性價比是指拿到的這一層資產與價格要相匹配,這才是最重要的。”
據了解,在高凈值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基于過去對房產投資的成功,延續到金融投資方面,依然保持著非常強的主導意識,但隨著金融投資工具的不斷創新,其實很多人對資產的選擇和配置是有很多盲區的,他們關注的依然是資產的大幅增值,而不是把重點放在資產保值上。
在這點上,余建春坦言,“對于投資者最大的風險是對資產的不了解,比如在金融創新下,資產更加多樣化:供應鏈、資產證券化、不良資產等金融產品。有兩個路徑,一是投資者按照自己對資產的把握,去挑選所熟悉的那部分資產。二是找到一個可信賴的平臺,或者可信賴的投資顧問來幫助解決問題。在這個市場上,行業是有分工的,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去判斷,很難走出這個圈子。”
此外,“要降低收益預期。我做這個行業當中,經常會碰到一些不成熟的投資者,他上來就問你產品收益率是多少,在我們這個市場當中,如果按照一個基準線10%來比較,他就認為10%以上能談下去,如果是10%以下根本就不用談,所以其實他是用簡單的邏輯來判斷他的選擇標準,但是往往就是掉入了收益預期的陷阱當中。”
還需要注意的是,“產品的創新力一定要跟產品的結構化放在一起看。并不是說把產品做得越復雜,就越創新,恰恰相反,往往產品越簡單,越能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和信任。”
余建春進一步表示,“在資產荒的情況下,要選擇有資產積累的平臺,沒有能力控制資產的機構就沒有金融產品的主導權,必將走下坡路,因為他是要靠別人在活著。擁有長期的、可持續的資產儲備的機構,才是投資者們應當選擇的對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