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3 00:48:2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 彪 每經編輯 王可然
每經記者 李 彪 每經編輯 王可然
近日,河南省印發《河南省2017~2018年秋冬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確定錯峰生產的行業、范圍、時間、責任單位等。
征求意見稿中除了要求全省23家焦化企業10月1日起率先落實錯峰生產外,對鋼鐵、鑄造、建材、有色、醫藥化工等行業的錯峰時間都有具體規定,這些行業實施錯峰時間為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
其中,要求最為嚴格的是醫藥化工行業和建筑行業,比如:全省39家原料藥生產醫藥企業,41家生產過程中使用有機溶劑的農藥企業,原則上全部實施停產。
根據征求意見稿相關要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河南省秋冬季實施停產的企業數量將超1000家,涉及水泥、鑄造等行業。
錯峰生產涉鋼鐵、鑄造等行業
征求意見稿指出,加大采暖季工業企業生產調控力度,按照基本抵消冬季取暖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原則,組織實施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切實減輕冬季重污染天氣影響。
其中,鋼鐵企業按照污染排放績效水平和企業所處區域實施限產,焦化企業通過延長結焦時間實施限產,鑄造企業按燃料類別實施停產;水泥、磚瓦窯、陶瓷、玻璃棉、巖棉、石膏板、耐材、珍珠巖等建材企業,全部實施停產;電解鋁、氧化鋁企業限產30%以上;炭素企業根據污染物排放水平,實施停限產;有色再生行業熔鑄工序,實施輪產;原料藥生產醫藥企業和使用有機溶劑的農藥企業的涉VOCs排放工序,實施停產。
2017年10月1日起,河南省23家焦化企業將率先落實錯峰要求,位于各省轄市、直管縣(市)城市建成區的13家焦化企業出焦時間延長至48小時以上,其余10家焦化企業出焦時間延長至36小時以上,錯峰的截止日期是2018年3月31日。
同時,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對鋼鐵、鑄造、建材、有色、醫藥化工等行業,以及大宗物料運輸,實施錯峰要求。
具體來看,優先對位于城市建成區、位于城市主導風向鋼鐵企業實施限產,安陽市轄區內鋼鐵總產能限產50%;使用煤、焦炭等為燃料的100家鑄造企業,全部停產,1088家使用電爐、天然氣爐的鑄造企業中,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被各級督查發現環境污染問題的,一律納入采暖季停產范圍。
同時,鄭州、開封、安陽市、鶴壁、新鄉、焦作、濮陽、鞏義、蘭考、滑縣、長垣等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和洛陽、平頂山市行政區域內的49家水泥、510家磚瓦窯、47家陶瓷、1家巖棉、6家石膏板、87家耐材、17家珍珠巖企業,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全部停產。其余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行政區域內的23家水泥、662家磚瓦窯、13家陶瓷、1家巖棉、2家石膏板、27家耐材、127家珍珠巖企業,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1月20日,全部停產;2018年1月21日至2月10日,恢復生產;2018年2月11日至3月15日,全部停產。
此外,13家電解鋁廠分別限產30%以上;11家氧化鋁企業分別限產30%以上;86家未安裝大氣污染物在線監測設施的炭素企業,全部停產,33家達到特別排放限值要求的炭素企業,限產50%以上;39家原料藥生產醫藥企業和41家生產過程中使用有機溶劑的農藥企業的涉VOCs排放工序,原則上全部實施停產。
根據記者粗略統計,上述實施停產的企業數量將超過1000家。
對實際產品供應量無大影響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河南在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2017~2018年秋冬季工業企業的限停產范圍大、力度強,體現地方在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上的決心,也反映了大氣污染治理的壓力較大、形勢嚴峻。
今年9月,環保部表示,經有關專家初步分析研判,今年秋冬季天氣形勢不容樂觀,重污染天氣過程相對提前。要將重污染天氣應對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決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
今年以來,環保部在采取了“壓茬式”強化督查、整治涉氣“散亂污”企業等一系列強效措施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出臺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等“1+6”配套方案。相對于今年3月印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采暖季錯峰生產方面,限停產行業的范圍和力度明顯增加。比如增加有色再生行業熔鑄工序,采暖季限產50% 等。
除了河南省在積極布局錯峰生產應對秋冬季大氣污染外,天津市也首次針對秋冬季大氣污染特點出臺了《天津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制定出一些近乎苛刻的措施。比如: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間,全市建成區內停止各類建設工程土石方作業、房屋拆遷(拆除)施工、水泥攪拌及澆筑等作業,停止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業。鋼鐵產能限產50%,對重點用車企業實施“一廠一策”錯峰運輸等。
針對地方政府采取的嚴厲限停產措施,一些行業分析機構認為可能會帶來一些產品產量的下降。
以鋼鐵的限產為例,國泰君安宏觀團隊通過模擬限產狀況認為,會帶來冬季鋼鐵日產量2%~6%的受限。
但是,冬季限停產措施對于實際產品市場供應量可能并沒有太大影響。在今年初的大氣污染專項督查過程中,一位環保部督查組組長就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了應對冬季企業限停產之后帶來產量不足的問題,企業可以調整生產節奏,將設備檢修、維修盡量放在冬季,每年企業產品的銷量基本可以測算,在市場淡季,企業可以加緊生產做好庫存,從而保障冬季市場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