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07 00:34:0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編輯 楊軍
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編輯 楊軍
近日,新興造車企業車和家與傳統汽車企業華晨汽車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圍繞智能電動車展開多方面深度合作。
關于上述合作,目前雙方都沒有透露更多細節。一位車和家的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雙方僅是達成了合作意向,處于合作早期,具體合作細節仍需業務部門繼續討論。
盡管合作細節尚未確定,但從車和家的新興造車企業身份來看,生產資質或許是車和家參與此次合作的重要目標。而對華晨汽車來說,通過提供生產資質,與車和家進行合作生產,或許能在資金方面對其有所助益。
●簽署協議只是開始
根據協議內容,未來,車和家與華晨將在智能電動車的研發、供應鏈、制造等各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
“雙方在這些方面看到了未來合作的可能性,所以很快就達成合作意向。”上述車和家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該人士還向記者表示,“目前雙方還屬于合作初期”,所以只形成了大致的合作方向,具體合作細節如合作方式、合作成本、合作成果等還需相關業務部門進一步協商。“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僅是一個開始。”
有分析認為,此次合作雙方可以各取所需,對華晨來說,其可以通過車和家新能源車型的生產拿到一定的新能源積分;而對車和家來說,與華晨的合作將可以順利解決眼下并未獲得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這將是車和家在此次合作中獲得的一項重大收獲。
●生產資質審批已暫停
事實上,對生產資質的獲得,車和家方面一直采取的是兩種策略:一是走正常審批程序,通過自己申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二是尋找合作伙伴,通過與傳統車企的合作獲得資質。而此次車和家與華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其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計劃也將迅速鋪開。
據了解,目前,車和家的常州工廠一期工程已接近尾聲,年產能設計為20萬輛,用于生產SEV產品;二期工程預計明年內建成投產,年產能設計為10萬輛,用于生產電動SUV車型。
據了解,目前,車和家僅規劃了SEV和SUV兩款車型產品,其中SEV車型按照歐洲L6e標準設計,在國內屬于低速電動車范疇,目前相關的技術標準還不完善,該車型生產不需要單獨申請生產資質,但如果車和家想在明年獨立生產電動SUV車型,則必須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相關規劃才能繼續實施。
但令車和家沒有想到的是,眼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發放已被按下“暫停鍵”,這一狀態會持續多久還不得而知。業內普遍認為,此舉意味著未來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門檻會有所提高。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從目前來看,車和家想要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并成功進入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存在困難,所以車和家暫時采用華晨的生產資質或許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華晨用資質換“積分”?
對華晨來說,通過此次合作固然可以在新能源汽車積分方面有所收獲,但從目前來看,這或許并不是華晨的主要目的。
一方面,車和家明年計劃量產的SEV車型屬于低速電動車范疇,并不產生新能源積分;另一方面,華晨旗下中華轎車品牌早已貯備了電動車生產技術,早在2012年,華晨就對外宣稱正在重點開發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純電動動力系統平臺,目前,華晨旗下的電動車隨時可以量產,未來華晨可以憑借自家的新能源車輛滿足“雙積分”政策要求。由此可見,“雙積分”并不是車和家與華晨此次合作的主要目標。
“華晨之所以選擇與車和家合作,可能更多是出于業績考慮。”崔東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如果車和家想要借用華晨的生產資質,就必須選擇在華晨工廠生產,這將為華晨帶來一定的收益,或許這才是華晨此次合作的重要目的。
如果車和家選擇在華晨工廠生產電動汽車,其在常州工廠用來生產電動SUV的二期工程將如何處理和定位?雙方是否會成立合資公司,創建新的品牌?車和家與華晨之間需要商談的合作內容可能還有很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