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這一幕像極了2015年牛市!期指連續13日升水,它們是關注焦點

中國證券網 2017-09-05 22:47:03

8月以來,伴隨藍籌股、周期股走強,IH當月和隔季合約連續多日出現升水。截至今日,IH主力合約升水持續時間已達13個交易日,創近兩年來持續時間的新紀錄。而IH主力合約上次出現較長時間的連續升水還要追溯到2015年5月牛市期間。

不少分析師認為,當下市場仍以大盤藍籌為投資主線。IH合約升水狀態的持續,間接反映了投資者信心的提升,長線依舊看多大盤藍籌。

以股指收盤價和期指合約收盤價來計算價差,本周二,IF和IC當月合約分別貼水2.846點和2.659點。而IH當月合約則升水2.553點。

值得注意的是,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自8月18日以來,IH當月合約已連續13個交易日呈現升水狀態,刷新了其近兩年來升水持續時長的新紀錄。IH當月合約自2015年4月上線以來,升水持續時間最長為16個交易日,發生在2015年A股牛市時期。

2015年4月-6月A股走勢

此外,自滬指順利突破3300點后,IF和IC主力合約的價差也有加速收窄的趨勢。上周五個交易日內,IF當月合約除周三小幅貼水外,其余四個交易日均為升水狀態。不過本周兩個交易日里,IF當月合約再現小幅貼水。

期貨合約的價格通常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的預期,這和近期兩市大盤藍籌持續上行不謀而合。

今年指數的震蕩上行,大盤藍籌可謂功不可沒。5月以來,大盤藍籌穩扎穩打,持續走高。其中,金融股作為滬指上攻3300點的功臣之一,強勢大漲。雖然8月底小幅回調,但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河、浙商證券等金融藍籌股均在8月底創下歷史新高。而本周二,銀行、保險板塊也再度發力,全天漲幅領先。滬指在金融藍籌帶領下再創年內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IH當月合約持續升水,但IF當月合約短暫升水后再度貼水,說明在當下市場中,大盤藍籌仍然是多數投資者關注的主線。方正中期研究院期指研究員相陽也同樣認為,活躍資金普遍看漲大盤藍籌的態度,推動了IH當月合約維持升水狀態。

此外,本周二,IH隔季合約升水19.553點。該合約也連續10個交易日呈現升水狀態,同樣創近兩年來升水持續時長的新高。分析人士表示,遠期合約的升水幅度高于近期合約,說明資金對大盤藍籌未來的走勢預期較為樂觀。

同時,與IH合約對應的上證50指數中,多數成份股未來將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該人士認為,遠期合約升水趨勢有所擴大,也反映了投資者對明年海外資金的加入持樂觀預期。

從近期A股市場表現來看,指數在上漲過程中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說明近期市場風險偏好得到明顯修復,市場做多氛圍已悄然增強。中銀國際期貨研究部期指研究員馮志剛認為,在宏觀經濟基本面、市場利率狀況、貨幣政策、美聯儲加息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9月,股票現貨和期貨市場中期仍將呈現震蕩上升趨勢。

【延伸閱讀】各路機構資金積極入市,價值成長“兩手抓

種種跡象表明,“嗅覺靈敏”的各路機構資金正在積極入市。

據公募基金的首席經濟學家觀察,外資在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后,不斷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流入A股市場抄底,一些險資也在明顯加倉A股,養老金也入市操作。此外,近期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其發行市場均明顯回暖。

從大牌私募的發行來看,明顯能夠感受到高凈值客戶入市意愿的提升.

據統計,中長期業績表現亮眼的高毅資產今年以來已發行近40只新產品,僅7、8月份就有15只新產品成立。同樣堅守價值投資的景林資產,今年以來發行成立了20只新產品,僅8月份就發行了8只新產品;重陽投資今年來共計發行成立了14只產品,僅8月份就成立5只產品。此外,星石投資今年以來成立了8只新產品,王亞偉的千合資本今年以來成立了7只產品,7月份以來發行了4只新產品。

此外,從公募基金的發行來看,也能夠明顯感受到新基金發行市場的“暖意”。

據萬德數據統計,從基金成立時間來看,8月份新成立的基金共計100只,共計“吸金”853.09億元,無論是新基金發行數量還是規模,均較之前一個月大幅提升。數據顯示,8月份新基金成立的數量較7月增長了近五成,而資金規模則是7月份的2.5倍。

從偏股型基金的發行來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8月份共計“吸金”241.66億元,7月份這一數據僅為157.66億元。

而如果再觀察保險“大鱷”的動向,則更能看出機構資金明顯的入市趨勢。據統計,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以及中國太保三大保險巨頭上半年大舉增持基金434億元,總計持有金額為2306.7億元。

其中,中國平安對于基金的投資增幅較大,僅權益類基金上半年末的投資就達到了509.84億元,短短半年時間增加了208.88億元。此外,上半年對于股票的投資從去年末的1363.5億元增加至2090.34億元,增長了726.84億元。

而隨著A股加入MSCI,未來3至5年外資配置權重也會不斷增加。廣發小盤基金的基金經理認為,15%至20%的權重意味著2萬億至4萬億元人民幣的配置需求,這些資金將會深刻影響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因此在投資上會更加立足于中國的核心資源稟賦,抓住A股市場上具備國際比較優勢的“中國的核心資產”。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觀察到,從6月份開始就有一部分機構資金先后入場,一些外資也在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后不斷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流入A股市場抄底,此外,一些險資也在明顯加倉A股,養老金也入市操作。雖然養老金入場資金量不大,但是其信號作用很大,表明養老金管理者對當前A股市場的認可。種種跡象表明,場外資金已經通過多種渠道入場。

在其看來,上萬億的余額寶存量反映出中國人投資渠道十分狹窄,4%的貨幣基金年收益率都會得到大家青睞。現在A股尚處于牛市初期,很多資金還沒有從活期存款和貨幣基金流出,將來隨著市場行情的確立,慢牛行情的熱點擴散,可以預計將會有大量活期存款和貨幣基金流入股市。

滬上一家業績優異的私募基金總經理認為,市場的運行方向很多時候是由增量資金決定的。在其看來,過去一段時間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的增量資金主要源于機構投資者,包括養老金、社保、企業年金、險資和外資,雖然短期而言在體量上有限,但這些資金“細水長流”,且資金質量較高,在市場中的存續時間也會較長。

上述私募基金總經理認為,未來流入中國股市的外資可能會達到4萬億元人民幣。機構的增量資金不排除也會去買一些中小創,但是更多的還是集中在各行業的龍頭以及價值股上。

不過,從近期記者對公、私募基金的采訪來看,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關注成長股的投資機會,目前一些科技股,以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已經出現,因此在保持價值類股票投資的同時,機構也開始逐步加大成長股的配置。

來源:中國證券網(ID:www_cnstock_com)

記者:史庭琦 吳曉婧 編輯 于勇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編 余冬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5年牛市 期指連續13日升水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