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03 21:50:3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宋思艱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并相繼出臺了包括兩票制、取消藥品加成等一系列的政策。在新形勢下,藥物政策的發展走向也吸引了各界的關注。
9月3日下午,在成都舉行的2017年(第34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藥政司藥物政策處處長韓會學出席了分論壇,并就藥物政策的發展走向為題進行了演講和分享。《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韓會學表示,基本藥物全額保障的探索要繼續進行下去。
所謂仿制藥,是指與被仿制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證上相同的一種仿制品。在特定的專利藥品保護期到期后,其他國家和制藥廠即可生產這種仿制藥。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仿制藥生產大國。那么,如何做到從仿制藥大國要向制藥強國轉變?韓會學用四個字來概括改革思路“合、分、同、通”。
他表示,“合”意味著部門聯合、政策聯動,包括藥品采購、醫保、醫療服務價格等統一歸口一位領導管理等,以便于解決綜合改革聯而不動、效果不好的弊病。
“分”表現為分類、分級、分步的具體策略,如藥品采購有國家談判、省級招標、市級聯合采購、醫療機構自采、醫聯體釆購等方式。
“同”最重要的是同步,包括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和政府補助要同步跟上。
“通”則體現在藥品采購、配送、使用、價格等信息要陽光,公開透明,上下左右聯通。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范圍繼續擴大,今年9月預計要實現全覆蓋。”韓會學表示,“改革的思路是,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騰籠換鳥,藥價要下去,服務要上來,建立補償的新機制。”他還談到,藥品集中采購需持續完善創新。
談到外界最關心的藥價問題,韓會學認為,總的政策思路仍然是取消政府定價,完善藥品采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確保“藥品價格是由市場競爭形成的”。特別是要同時推進醫保支付改革,建立一個內在激勵機制,合理用藥,合理診療,減輕患者醫藥負擔。
“藥品加成取消之后,醫療機構已經成為藥品的采購、藥品使用和評價的一個主體。”韓會學表示,在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后,隨著醫保總額預付、醫保支付標準等政策的實施,除了醫療服務價格會同步調整外,醫療機構會想方設法將藥品價格降到合理的程度。
藥物政策包羅萬象,從藥品的研發,到后期報銷、科技創新、質量監管等方面,都屬于藥物政策的管理范疇。全國藥政工作會議今年7月剛剛舉行,并提出了加強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建設、完善藥師管理制度等6大重點任務,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談到未來藥物政策的趨勢,韓會學表示,從大會提出下一步的藥物總體要求來看,就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藥品回歸臨床價值的理念,以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建設為主線,進一步完善藥物政策體系,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并進一步加強藥物人才隊伍。
“有一個可能外界平時不是太關心的,但我們特別希望能夠關注到的情況,就是探索基本藥物的全額保障。”韓會學表示,“基本藥物的全額保障是非常民生的問題,隨著醫改推進,三醫聯動帶來很多的新形勢,各地也展開了一些探索。包括廣東、安徽、廣西等幾個省會,以地市或者縣為單位,堅持保基本、建機制,給試點全額保障,就相當于免費的(用藥),這個是非常好的一個趨勢。”
韓會學舉例稱,浙江臺州黃巖區從2012年起,就給出財政專項預算350萬,“定了二十幾個基本藥物,由鄉鎮和社區向患者免費提供。”除此之外,青島市黃島區也有類似政策,例如確定六個藥品給鄉村醫生免費發放。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八個省份開始做這樣的試點。“像山東濟南市,有三個區也開展這方面探索。”
韓會學認為,基本藥物全額保障的探索要繼續進行下去,這種工作的出發點是以人民群眾得實惠,增強獲得感為出發點,真正為老百姓做實事。“并且,對如何發展慢病治療也是很好的示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