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夜讀丨你發現了嗎?越來越多的人關閉了朋友圈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2017-08-30 22:35:56

最近一段時間翻朋友圈,發現好多人都消失了。開始以為是不是我太不要臉了,都刪了我了。結果打開還是能看到一兩條信息,但也就那么幾條就沒有了。不可能大家都閑的刪了自己的朋友圈,只可能是關閉了。

我下載了新的微信,果然新增了只允許朋友查看自己近三天的內容。我自己也在前不久只允許展示半年的朋友圈,其他全部關閉了。其實不是大家不看朋友圈了,而是不想看了,也不想發了,心累。

本以為能過上高效人生,結果過上了越來越萎靡的人生

去年特別提倡碎片化這個概念,很多人趨之若鶩,簡直是讓自己過上高效人生的圣經。但實踐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了,碎片化的學習,不僅讓自己的知識體系越來越找不著北,同時也把自己整塊的時間都碎掉了。更重要的是,現在太多東西手機上可以搞定,于是上下班路上,等吃飯的時候,排隊的時候都拿出手機看兩眼。最后碎片化學習了多少不知道,反倒手機依賴癥越來越嚴重了。

手機依賴癥是個太可怕的事情了,不僅消耗了時間,更吸走了我們所有的注意力和精氣神。就拿我自己來說,如果今晚沒事兒躺著刷手機,通常能刷到睡覺的前一刻。本來打算一晚上看看書上上課,結果什么都沒看,還特別累,身體累眼睛累,睡覺的時候心里還特別懊惱。但看了一晚上手機里的碎片化信息,得到了什么呢?什么都想不起來。

注意力分散了太多,手機依賴癥越來越嚴重,碎片化信息的真假程度也越來越難以辨認。本以為能靠科技進步過上高效人生,結果過上了越來越萎靡的人生。

陌生人越來越多,發朋友圈越來越不安全

朋友圈里一定是朋友么?太多的人已經涌入了朋友圈,800里開外的小賣店收錢也加個微信。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好朋友沒壞心,自己發的內容也不想讓所有的人都看得到。

太多的人與人之間,只不過點頭之交,甚至見都沒見過,或者也就說過一句話,說完也忘了刪掉,就留在了幾百幾千人的通訊錄里,找也找不見,但是你發的所有的內容都會被他們看見。現在大家都學會了截圖,你以為發布的內容挺好玩的,但保不齊成了一個大熱點新聞的段子。以前老見人曬孩子,現在也越來越少了,因為實在是太不安全了。

有個朋友生了混血的孩子,覺得好玩曬了幾張在朋友圈,沒多久我就看到一個群里有人拿她孩子的照片說是自己孩子,當時我都驚呆了。還有朋友在朋友圈曬了自己的前后照,今年初我見一個減肥廣告里用了她的照片,而她完全知道后也懵逼了。

越來越多的陌生人都在朋友圈里,我們并不知道他們是誰,也沒來得及屏蔽,而他們卻能看到我們的一舉一動,吃喝拉撒,喜怒哀樂,想想也是有點恐怖了。

低頭族,抬起頭

昨天聽到車里的廣播號召了一件事:低頭族,抬起頭。瞬間一機靈。

手機已經占據了我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基本上所有的人所有的時間都在刷手機,而刷朋友圈更成為了消磨時間的重點。每天無聊的時候等著朋友圈按鈕上的小紅點,一有更新就刷一下。

我周圍的不少人都已經關閉了自己的朋友圈,因為消磨時間的讓自己內容特別痛苦,甚至于讓自己感到無力和無能。平時口口聲聲說自己特別忙,沒時間學習,沒時間相親,但朋友圈刷起來一點都不手軟。

我也關閉過幾次朋友圈,但沒多久又忍不住打開了。有時候就是想發點什么,其實這是一種害怕別人不關注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小心理罷了。

現在我給自己規定了晚上睡前的時間刷刷朋友圈,不為小紅點的出現而刷朋友圈,也有時間帶孩子出去玩了,也有時間學習看書上課了,也看不到別人過的比自己瀟灑了,非常爽。

經歷了碎片化學習的謊言,現在越來越多的給自己制造整塊的時間來做事,盡可能的少關注手機,比如說:

1) 每周末給自己制定下一周的日程表,詳細的寫好每天都要去做什么。帶孩子,上課,學習,讀書,寫文章,什么都不耽誤。

2)利用番茄學習法工作,每25分鐘休息5分鐘

3)擴大自己的學習范圍,涉獵不同的領域,不斷挖掘自己可能的潛力和可能性

4)手機打開聲音,有響聲的時候再看。沒聲音提示就不要看手機,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機以外的地方

5)每年給自己找一些大目標,比如讀一個學位,裝修,上十門課程等等

6)返璞到十年前沒手機的生活方式里,用筆記錄生活,而不是用手機記錄,可以看到自己現在寫字有多丑。

7)讀書讀書讀書,不是用手機讀書。

科技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但也慣出了我們很多很多的壞毛病。自控能力差的時候,就用最簡單的辦法來強制自己試試看。用手機做有價值和有用的事情,而不是無盡的消磨自己的精氣神。

我們一起,共勉吧。

來源: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微信號:niubicat)

責編 周禹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