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8 00:55:12
每經編輯|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江月
近年來證券行業盈利能力、資本實力有了長足進步,應當積極參與國家扶貧攻堅戰略。證券行業應深刻認識國家發展與自身發展的關系,樹立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以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為依托,踏踏實實地服務于“一帶一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脫貧攻堅等國家戰略和倡議,擔當起金融企業的責任。
——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陳共炎
2016年8月,烏魯木齊。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此召開證券公司扶貧工作座談會。與會代表向全行業發出倡議,開展“一司一縣”結對幫扶行動,由此正式拉開證券行業精準扶貧的序幕。
短短一年,券商精準扶貧結出了第一批碩果。《每日經濟新聞》特推出“券商精準扶貧周年記”系列報道,感受他們這一年,身體力行,步履間丈量出的美好山水。
93家券商牽手183個貧困縣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數據,截至2017年8月2日,共有93家券商和183個貧困縣(重復縣市不計算在內)結成了結對幫扶關系,少數貧困縣則是由兩個以上的券商進行幫扶。

打開地圖,你會發現這些貧困縣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更有一些位于傳統的老少邊窮地區。華林證券一家券商就幫扶了西藏自治區6個縣(區)——江孜縣、拉孜縣、堆龍德慶區、定日縣、南木林縣、達孜縣。國信證券扶貧足跡則從貴州省織金縣、云南省龍陵縣,延伸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麥蓋提縣等。
對于身為金領、常年穿梭于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等大都市的券商人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某中型券商從事扶貧工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習慣了天天坐辦公室的生活,去到貧困地區進行扶貧,經常有想象不到的事。比如春節前一次去西部某縣調研,遇到飛機取消,最后坐綠皮車過去,下火車后看到一片蕭瑟,實在是終身難忘。
最大優勢:
貧困地區和資本市場間的橋梁
券商扶貧過程中,如何為貧困地區注入金融活水?專業知識如何能夠應用于扶貧項目?券商上演一場集思廣益大膽探索的頭腦風暴。
2016年12月28日,全國首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落戶河南省蘭考縣。同日,國開證券首單金融產品扶貧資產管理計劃——“國開證券扶貧1號蘭考普惠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在試驗區落地。該計劃首期規模2億元,用于解決蘭考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項目和農業產業化深加工項目資金需求。
2017年3月17日,國開證券與華西證券聯合主承銷的“2016年瀘州市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收益債券”第二期成功發行,本期發行5億元,為發行人節約融資成本1050萬元。
上述案例只是券商金融扶貧成果的冰山一角。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證券公司積極發揮專業優勢,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全年幫助貧困地區企業融資金額達828.92億元。
產業扶貧:各出新招
產業扶貧,是證券業扶貧工作的重點之一。如何做到真正的“精準”二字,每家券商都在對此進行思考和嘗試。
2016年4月,國金證券確定九寨溝縣是公司對口扶貧縣。經過兩個多月的實地調研,于2016年6月底確定了白河鄉生態農莊建設項目為公司的扶貧項目,其中公司投資100萬元。
光大證券聯合兄弟企業光大銀行,將貧困地區農副產品投放在電商平臺進行聯合推介與銷售,并對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實施免開發費、免入場費、免導流費與合作營銷的“三免一合”政策,開拓了互聯網精準電商扶貧新路徑,目前已上線古丈縣毛尖、黃岑養生茶、新田富硒沖飲等產品。
除此之外,華龍證券聯合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果耶鄉打造了“藏鄉蕎麥”,東方證券聯合與內蒙古呼倫貝爾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打造了“東方菇娘”。
而廣發證券,在2010年就開始了結對扶貧實踐,現在又與海南農墾合作設立產業發展股權引導基金,投向海南農墾八大產業及園區項目、墾區外熱帶農業項目、五指山市扶貧項目和種業產業發展項目等。
扶貧金額:已過千萬元級別
目前,2017年上市券商中報披露已近尾聲,也曬出了券商部分扶貧成果的冰山一角。
投資金額上看,許多券商投入的扶貧資金可謂不少:華泰證券光是2017年上半年扶貧投入金額就已經達到了942.55萬元;其中公益基金方面投入最多,達528.45萬元,定點扶貧投入金額為99.4萬元,兩項合并共計投入627.85萬元,占其總投入資金的66.6%。申萬宏源、浙商證券、長江證券、西部證券也分別達到了838萬元、260萬元、275萬元、118.4萬元。
對于下半年的精準扶貧計劃,各家券商也各有思路。
如華泰證券指出,將探索消費扶貧新模式,對接金寨特色農副產品與市場需求。申萬宏源證券則預備發力消費扶貧,將以定向采購的形式,支持會寧縣、麥蓋提縣和吉木乃縣農副產品的發展,幫助貧困地區企業、農戶擴大銷量,解決村民增收問題。
大愛無疆,善行無價。眾人拾柴火焰高,當百余家券商、甚至整個社會的力量都在扶貧路上齊心協力,受益的不僅是貧困地區,最終是我們能夠生活在一個更為和諧友好的社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