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夜讀 | 我從朋友圈里消失很久了

圍爐夜讀 2017-08-25 22:22:14

作者:爐叔

來源公眾號:圍爐夜讀

ID:weiluyedu_

我從朋友圈里消失很久了。

最開始,我還有點不習慣,時不時還點那個紅點兒進去看看,沒看兩條又無聊地退出來。

后來工作更忙了,我就不再看朋友圈了。微信更新后,朋友圈入口的紅點不再出現,治好了我最后一點“朋友圈強迫癥”,從此也絕了我進朋友圈的路。

朋友問:“好久沒看你發朋友圈了,你是不是很忙?”

我順著臺階就下去了:“是啊,哈哈,忙死了。”

其實,我自己知道,我根本不是忙,只是對朋友圈不感興趣了。

曾經的我,是個朋友圈重度患者,走路吃飯睡前上廁所都要刷一遍朋友圈,一天不刷就不舒服。

那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朋友圈里了解朋友的近況。看看朋友吃了啥,最近有啥人生感悟,順便暗戳戳地關注一下,喜歡的人有什么新鮮事。

可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的生活不再真實了,朋友圈逐漸變成了幾類人的天下。

第一類,是微商。他們一天發10條朋友圈,8條是為了推薦自己家產品,剩下兩條是為了賣自己家產品,有目的地秀生活。很快,你的朋友圈里,充斥了他們的商品信息,有用的社交信息都被淹沒了。

最崩潰的是,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朋友會變成下一個微商。昨天還只是在朋友圈里曬娃的老朋友,今天可能就變成了一個賣嬰幼兒產品的商人。你好不容易下定心屏蔽她,那邊又冒出來一個賣鞋的……這些人就像韭菜一樣,割一茬冒一茬,生生不息。

不做微商的普通朋友,他們的朋友圈也在悄悄地變化。有些朋友,本來有著很有意思的朋友圈,但漸漸地,他們再也不發生活瑣事了。他們的朋友圈里,只剩下幾件事:出門旅游、吃情調好的餐廳、磨皮自拍,營造出一種歲月靜好的氛圍。

放眼望去,茫茫朋友圈里,大家都戴著假面,本來是交流的地方,成了大家包裝自己的地方。

這樣的朋友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有什么好看的?

可怕的是,看久了朋友圈,我發現自己也在被影響。

我曾經很喜歡在朋友圈吐槽,并不是散布負能量,就是風趣地吐槽。然而,我終究發現,發這些內容的贊數和評論數,不及我旅游時隨手一拍的爛糊風景片受歡迎。

畢竟,隨手一贊旅游的美景,比花時間看一個人最近煩什么,難多了。

然后,虛榮的我為了求多點贊,就少發吐槽,也開始走歲月靜好的風格了。我慢慢地理解了,那些改變自己朋友圈的人。

朋友圈長久的發展,似乎讓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出去浪的時候,一定要發朋友圈,營造出你過得很好的樣子,別人才喜歡。

但是,從來沒有人關心你生活的真面目是什么。

有個同事,非常喜歡在朋友圈里發影評。后來他也不發了,原因是“沒人看,達不到交流的效果”。

曾經,人們以為朋友圈是個增進感情的好地方,不想,大家卻變得越來越遙遠。因為戴上了假面,彼此甚至還不如面對面時的樣子。

這里明明人聲鼎沸,卻讓你覺得好似身處在一處孤島。人們各說各話,從不交流,也很少傾聽。

有趣的人漸漸退出,到自己的小圈子里尋求關注去了,你也厭倦了,離開此地。只有微商們留下了,日復一日、孜孜不倦地扯著嗓子叫賣。

其實,從朋友圈里消失的人,過得未必不好;天天發朋友圈曬生活的人,也未必就像朋友圈里那么光鮮。

有一位朋友,從有朋友圈開始,從來沒發過朋友圈。很多人加他時,都會誤以為他屏蔽了自己,最后他不得不把微信簽名改掉:“別看了,我真的沒有屏蔽你,我只是沒發過朋友圈而已。”

但這位朋友的現實生活,比任何人都要豐富多彩。他出國參加過幾次海外志愿者,還曾在長假時隨著團隊去鄉間參加觀鳥活動。對于愛發朋友圈的人來說,這些經歷隨便拎出來一個,都值得拿來大書特書,在朋友圈霸屏。而人家對朋友圈根本不感興趣。

朋友圈,并不能使你認識一個人。想要知道這個人的真面目,你還得去跟他面對面來往。

但現在,已經有太多人,包括我,把朋友圈當成了交朋友的捷徑,把窺屏看到的東西,當成了真相。

聰明的人,一開始就知道朋友圈的真面目。他們知道,與其捧著手機,渴望能憑一張假面交到知心朋友,不如在現實里多下點功夫。

交朋友,永遠都是講話比打字重要,擁抱比口頭安慰重要。可惜,很多人仍然不明白。

我當然不指望,從朋友圈消失,就能變成健身達人、碼字高手,但我知道,離開了朋友圈,我會用更多時間去和現實中的人交往,可以不用再那么在意別人喜歡什么,可以更好地做自己。

最開始,我也會暗暗羨慕微商,羨慕秀優越黨,朋友圈這個大染缸里,他們以一種唯我獨尊的心態,殺出了一條血路,坐穩了屬于自己的江山。太過在意別人目光的我們,終究只能在這場戰爭中,感到了無生趣,隨后黯然退出。

但當我發現,自己從朋友圈消失后,反倒更加神清氣爽,就不再糾結自己“吃了敗仗”這種事了。

說到底,我們發朋友圈,都只是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微商滿足賺錢需求,普通人滿足社交需求,精力旺盛的滿足自己的吐槽需求,缺愛的滿足自己被關注的需求。

當你覺得,自己的需求再也無法被這一方小天地滿足,就此退出,也不是什么丟臉的事。

知道自己要什么,選擇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這才是最重要的。

(每日經濟新聞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圍爐夜讀ID:weiluyedu_)

責編 張楊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朋友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