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深度

每經網首頁 > 深度 > 正文

當天府文化碰上香港創意:百年國企的文創轉型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5 10:52:07

在成都,熊貓文化激活了一個走向沒落的郵政行業。每天,通過熊貓郵局的郵筒,成百上千張明信片被傳遞到遠方。與此同時,明信片上的熊貓文化也隨之傳遞。這一次,不再是國外的“功夫熊貓”,來自熊貓故鄉成都的熊貓形象,以其充滿成都特色的形象,蓋碗茶、川劇、蜀錦,將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文化帶向世界。

在這種熊貓文化與香港創意有機結合的背后,正是一條成都文創產業的融合發展之路。

 每經編輯|謝孟歡 楊棄非    

每經實習記者 謝孟歡 記者 楊棄非

到處充斥的卡通熊貓形象、可以從熊貓嘴里投信的旋轉郵箱、卡通字體的“熊貓郵局”招牌……在成都人民公園對面,位于少城路的一間郵局有些特別:卡通、時尚、親切,在周圍略顯古樸的建筑中格外明亮。走過這里,很難不注意到它的存在。



“如果去掉‘郵局’的招牌,沒人會以為這是一家郵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熊貓郵局的負責人林磊調侃道。作為熊貓郵局的第一間門店,少城店耗費半年設計,擺滿整面墻的明信片,姿態各異的熊貓形象……在這場百年企業的轉型試驗中,每一個細節,林磊都如數家珍。

在郵政業務逐年下滑的當下,熊貓郵局的發展令人驚嘆:2015年開始實現盈利,2016年,全成都的熊貓郵局營業額達600萬。

熊貓郵局為何取得成功?在林磊看來,熊貓文化是關鍵原因:通過還原熊貓文化的成都屬性,把它講成了一個“成都味”濃厚的小城故事,能夠引人入勝。并且,它還將多元文化的融合寓于熊貓文化的運用當中——特別是香港團隊參與設計的第一家店面(少城旗艦店)已成為熊貓郵局的“招牌”。在這種熊貓文化與香港創意有機結合的背后,正是一條成都文創產業的融合發展之路。

熊貓文化與郵政文化的融合

能讓一個熊貓形象“活起來”,這是林磊在創辦熊貓郵局之初所不曾想到的。4年前,需要“活起來”的是日漸衰落的郵政行業:如何能讓已淪落到“只有在收寄包裹時才會被想起來”的郵政業再度煥發生機,讓這位年輕人鎖緊了眉頭。

而就在那一年,全國郵政系統正迎來主題郵局風行之機。從黑龍江的圣誕主題郵局到北京的故宮、航天主題郵局,各類主題郵局已然成為郵政向文化創意領域轉型的突破口。作為來自熊貓之鄉的郵局,他們將目光對準熊貓這個大IP。一家百年國企的轉型試驗也由此開始。

“郵政的核心已從原先的物品傳遞轉變為了情感傳遞,文化符號成為其最重要的內容。”在林磊看來,熊貓恰有與郵政文化完美契合的特點。“熊貓是成都的名牌,是四川的名牌,更是中國的名牌,很適合郵政文化的傳遞屬性。這是成都的優勢,我們要用好它,把熊貓郵局做成‘品牌’。”林磊對記者說到。

而要如何將熊貓的文化特色發揮到最大,并調動起人們郵寄的熱情?林磊的想法是,要設計屬于郵局自己的熊貓形象,讓他能動、能講故事,還能與遍布于成都各景區的“熊貓”相區別。“一定要‘卡通化’。”林磊說,“這樣它才能與成都產生交集,讓這個形象能夠成為成都文化的傳遞者,并不斷推陳出新。”

這種思路下,一個“百變”的熊貓形象也應運而生,網友為其取名yoyo。“明信片中,它總是身處不同的場景、系列化的故事當中、并配以多元化的創作風格。”林磊介紹,就在今年3月,道教文化和熊貓文化相結合的“問道”郵局落戶成都青城山,一只身穿道袍、打著太極的“功夫”熊貓也成為了“問道”郵局的門面IP。

成都文化與香港文化的碰撞

熊貓文化與郵政文化的創新融合,吸引了一支香港團隊的目光。

熊貓郵局與香港創意的邂逅,現在看來仍有種“命運使然”的意味:“熊貓郵局”項目本的文化創新精神觸動了香港JLA設計集團成都分公司總經理陳海輝的心弦,作為總經理的他親自操刀,期望能最大限度地“把香港的創意與成都本土的熊貓元素結合”。

作為一家創立近30年的設計公司,香港JLA設計集團已完成包括跨國公司總部、五星級酒店等逾百個項目的設計,但在陳海輝看來,熊貓郵局是“十分有意義的項目”。據林磊介紹,僅店面設計,就花了整整半年時間。

“要調動人們對郵政文化的熱情,場景十分重要。它會讓寄信的人有一種儀式感,觸發其‘表達’的沖動。首先,就需要提供有特色的環境,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激發其靈感。”林磊如是說到。

而據陳海輝介紹,“作為香港的團隊,我們的設計理念比較前衛,而成都等地的本土文化又相當濃厚。我們需要花時間找到一種比較隱性的手法,通過‘元素提煉’的方式,不經意地進行文化的植入與結合。”

功夫不負有心人。具有老成都風格的青磚黑瓦外墻與室內時尚舒適設計,再加上熊貓元素的融入,熊貓郵局少城店確實將成都熊貓元素與前沿創意的結合展示了出來。站在街上遠遠望去,卡通字體的“熊貓郵局”異常醒目,取代了傳統郵局典型的“綠色招牌”。整家店一改傳統郵局之風,讓人眼前一亮。

林磊告訴記者,新的環境也讓游客更愿意留下來“寫”來“寄”,熊貓郵局因此更成為運用熊貓文化的典范之一。“店里的沙發已經準備換新了,人太多都磨壞了。”他笑著說。

濃厚的地域特色還讓熊貓郵局成為了成都的“新地標”。“在暑假高峰期,僅熊貓郵局少城店每天的客流量就在2000人左右。”林磊介紹,其中也不乏外國友人。

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

現在,熊貓郵局已成為郵政系統中業績領跑的佼佼者。在當下郵政業務逐年下滑的背景下,熊貓郵局則從2015年開始實現盈利。去年,整個成都的熊貓郵局營業額達600萬,“僅少城一家店的營業額就達300~400萬。”

可以說,在成都,熊貓文化激活了一個走向沒落的郵政行業。每天,通過熊貓郵局的郵筒,成百上千張明信片被傳遞到遠方。與此同時,明信片上的熊貓文化也隨之傳遞。這一次,不再是國外的“功夫熊貓”,來自熊貓故鄉成都的熊貓形象,以其充滿成都特色的形象,蓋碗茶、川劇、蜀錦,將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文化帶向世界。

讓熊貓文化回歸成都的天府文化,也成了熊貓郵局的使命。據林磊介紹,他們每年都會接到各類展會的邀請。與此同時,熊貓郵局還在不斷推動熊貓文化的傳播,除參加2014年米蘭世博會、舉辦明信片境外寄回活動,熊貓郵局每年都會與國內外多個城市進行換片活動,讓它走得更遠。

林磊最記憶猶新的,是幾年前熊貓郵局在德國科隆舉行的第一次換片活動。“當時,我們將100張明信片寄到科隆,再由當地志愿者根據pc論壇上的索片地址寄往各個國家。不少收到明信片的外國友人都在Facebook、Flikr上發帖、留言。”
而根據參與換片活動的科隆方組織者Isa評價,這些印有熊貓圖案的明信片,能夠喚起人們對文化的美好想象,甚至可能“給一個可憐的孩子他迫切需要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這間曾有香港團隊參與設計的郵局也收到了來自香港的回響。林磊告訴記者,“此前跟香港進行過換片活動,旅行社收到明信片后,組織了一大隊香港游客來成都參觀熊貓郵局。”

熊貓郵局已經邁出第一步。但在林磊看來,這還不夠。他將熊貓郵局比作中國郵政這艘“航母”的一架“沖鋒艦”,還要不斷探索嘗試,為文創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找到更好的路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熊貓郵局 文創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