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1 18:20:56
“雙軌制”是中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產物。在對根深蒂固的舊體制進行改革時,采用“雙軌”的辦法過渡,讓新體制逐步取代老體制。
平行汽車進口先行試點在本質上,就是一種“雙軌制”。繞開品牌廠商授權,在原有的渠道之外,開辟一個新渠道,在原有的市場之外,開辟一個新市場,從而帶給國內消費者更多更好的選擇。
每經編輯|付克友
平行車,其實就是“平行策”。
所謂“平行車”,是指未經品牌廠商授權,貿易商從海外市場購買,并引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所謂“平行策”,就是要繞開品牌廠商授權,在原有的渠道之外,開辟一個新渠道,在原有的市場之外,開辟一個新市場,從而帶給國內消費者更多更好的選擇。
為什么要有平行車?為什么要有平行策?因為進口汽車既有的品牌壟斷。傳統的4S店,需要經過品牌商授權,并沒有自主定價的權利。品牌商手握這種品牌壟斷,就可以坐擁厚利。
這就是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進口豪車反壟斷調查。一輛進口路虎或者寶馬,在中國的售價,達到海外市場的3-4倍,已經不能用關稅、消費稅、增值稅三大稅來解釋。中國總代理在整個體系流程中占據強勢的地位,當然也就獲取了極大的利潤。
但這種品牌的壟斷,以及品牌壟斷者的定價行為,又很難說靠《反壟斷法》來解決。因為在市場經濟中,類似的產品有很多品牌,品牌與品牌之間是競爭的。每個品牌都有天然的品牌壟斷的權利。
市場產生的壟斷,還得靠市場的辦法來解決。平行車,就是這樣的辦法——既然原來的市場有問題,那么在旁邊再建一個新市場,平行競爭,倒逼舊的汽車流通體系改革。
這樣的“平行策”似曾相似,它植根于中國長期以來的改革經驗,尊重中國市場經濟的改革邏輯。在本質上,它就是另一種“雙軌制”。

眾所周知,“雙軌制”是中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產物。當我們對根深蒂固的舊體制進行改革而無能為力的時候,想到了用“雙軌”的辦法過渡,逐步讓新的體制取代老的體制。不僅僅是價格雙軌制,很多領域的改革,都采用這樣的思路,市場經濟就這樣生長起來了。
這也是一種增量改革的思路。新生的市場經濟越來越大,分量越來越重,體制轉變就自然而然、順理成章。
盡管原來的雙軌制價格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但雙軌制改革的邏輯卻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可以在平行車這里發現某種“雙軌制”和增量改革的影子。

當然,平行車改革并不是要去替代原有的進口汽車市場,事實上它也沒有能力替代。盡管現在平行進口車,占據進口汽車市場的份額越來越高,但終有極限。平行車市場,和所謂“中規車”市場并行不悖,兩者各有利弊,最后會達到某種平衡。因此,這種“雙軌制”也許會長期地保持下去。
在這個意義上,平行車其實是一種深化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策略。如果說現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已經基本完成,那么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卻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
不僅僅是汽車進口市場,還有很多領域的市場需要一場改革的深化。自貿試驗區所要探索的,就是這樣的“改革策”。
圖片出自 天津自貿試驗區官網
每經評論員 付克友 每經編輯 楊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