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報 2017-08-18 15:32:31
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的誕生地——東大街,自古以來就是最繁華的商業貿易集聚地。1000多年后的今天,走在這條筆直寬敞的街道上,各式極富現代氣息的寫字樓林立:明宇金融廣場、商會大廈、晶融匯、國金中心……無一不透露著濃濃的“金融”氣息。

東大街,這條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街道,正翻開歷史新的一頁。
始終撥回2013年10月,東大街被正式命名為“成都民間金融街”,這是當時繼廣州之后國內第二個由省會城市建設的民間金融街,被業界喻為與溫州、廣州并肩的“中國民間金融第三極”。
隨著四川經濟的快速發展,民間資本的力量正快速集聚,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準金融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僅2012年,成都93家小貸公司全年累計發放貸款377.4億元,比上年增長211.3億元,同比增長127%;貸款余額19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6億元,同比增幅115%。新增近20家擔保公司,業務量都處于上漲趨勢。民間金融的繁榮興起,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也讓民間金融這一行業亟須規范和引導。
成都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對錦江區提出要求:要繼續做強做優金融業,積極發展優質融資服務和高端金融產品,形成與金融總部商務區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格局。黨的十八大、中央經濟工作會以及今年7月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上,也都提出要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要求。
“這些精神和要求,堅定了我們發展民間金融的信心。”錦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關于民間金融的引導和規范,目前全國各地都處于探索階段,“錦江區有金融一條街的良好基礎,率先打造‘成都民間金融街’,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創新之舉,希望通過試點能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都模式,真正探索出一條引導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可行之道。”

東大街,起于春熙路—鹽市口商業圈,止于成都東村(東部城市副中心),是集商業、文化創意、居住、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金融發展中心,是成都市委確定打造的“天府門廊”,是成都未來以金融業為核心的高端服務業街區,是展示成都現代化國際化風貌的“城市會客廳”。目前東大街已聚集10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200余家各類金融機構、金融中介機構、準金融機構入駐。
據錦江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成都民間金融街”正在重點引進一批致力于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民營金融機構,包括小貸、擔保、融資租賃、基金、典當等;同時也將引入部分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單位入駐,形成多元化金融服務集群鏈式發展格局。“民間金融街不僅僅是金融機構物理空間概念的聚集,更重要的是要以此帶動金融服務、市場、人才等要素的聚集,從而形成財富效應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這是‘成都民間金融街’不同于其他地區的最重要之處,也是我們一直致力探索的成都特色。”
本文刊于成都日報2013年10月24日第6版(有刪節) 記者:張婭娜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