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2017-08-18 14:27:38
一則包含錯誤賬號信息的微信,開啟了一位銀行客戶長達十多天的“追款”之旅。
家住北京的李先生日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反映,今年6月,他通過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匯豐中國”)開設了一個匯豐香港的銀行賬戶,并在開戶成功后,通過其境內銀行賬戶向該匯豐香港銀行賬戶先后三次轉賬約12萬歐元。不過,在匯款多日后,他遲遲未收到相關到款信息,后經確認發現,匯豐中國工作人員告知其的賬戶信息有誤。在經過與銀行的多次溝通后,目前這12萬元歐元已先后返至其境內銀行賬戶,但這距離匯款日已經過去了15天。
提起自己的這段遭遇,李先生至今仍覺得有些“難以想象”。“因為最近有一些境外配置資產的需求,所以就想在境外銀行開一個賬戶,朋友推薦說‘匯豐銀行有這個服務’。”他告訴記者。李先生回憶道,今年6月,經朋友介紹,他來到了匯豐中國北京光華路支行,在該支行一位陳姓客戶經理的幫助下,成功開設了匯豐香港的銀行賬戶。
“銀行賬戶是對應一張銀行卡的,但是銀行卡從香港郵寄至北京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就請客戶經理先告知我賬戶信息。”李先生說。李先生告訴記者,隨后,陳姓客戶經理發了一條微信給他。李先生出示給記者的微信截圖顯示,該微信包含李先生香港賬戶的銀行名稱、地址以及其個人姓名和銀行賬號等信息,其中,銀行賬號以“888”結尾。李先生強調稱,陳姓客戶經理僅通過微信發送了這條賬戶信息給他,并未另行使用電子郵件等其他途徑。
在收到該信息后,李先生于6月26日按照上述信息從其境內銀行賬戶向其匯豐香港銀行賬戶分三次匯款,總額約12萬歐元。“我想一般這種跨境匯款不能及時到賬的話,大概1至2天也能到賬了,但奇怪的是,2天后我仍然沒收到資金入賬的確認信息,這時候我開始感覺有些不對勁。”李先生說。此時,李先生詢問了陳姓客戶經理,以期對賬戶信息進行確認,但他卻被告知此前發給他的信息有誤。李先生給記者出示的另一張微信截圖顯示,陳姓客戶經理再次發送的銀行賬號結尾是“833”,而非此前的“888”。
在得知賬戶信息有誤后,李先生非常著急。“我就問客戶經理,那現在我的錢在什么地方?怎么樣才能追回這筆錢?”李先生說,“但客戶經理并沒有回答我的這些問題,她只告訴我為了快速解決該問題,需要我找匯出行給匯豐香港發報文,說明賬戶錯誤,這樣款項會直接進入到正確的賬戶中。我為了盡快解決問題,就按照客戶經理的建議發送了報文。”
不過,在報文發出后,匯款并未如客戶經理所言直接進入到正確的賬戶中,而是退回到了李先生的境內銀行賬戶中。更令李先生感到焦慮的是,在6月30日和7月3日,之前匯出三筆資金中的兩筆已被退回,但仍有一筆約3萬歐元的款項遲遲未被退回,且匯豐工作人員也無法回答該筆資金的去向。
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就此事曾先后與匯豐中國多位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并寫電子郵件給匯豐中國的高管進行投訴。“但對于我提出的錢在哪,以及錢什么時候能回來的問題,他們幾乎沒人能給出我一個確切的答案。”李先生稱。直到7月10日,李先生才收到第三筆款項被退回的消息,而此時距離6月26日,已經過去15天。
記者了解到,此前李先生通過境內匯出行發送報文產生了一定費用,且這三筆匯款在“轉了一圈”回到李先生境內銀行賬戶的過程中也被扣除了相應的手續費。據悉,日前,匯豐中國已經將這些款項補給了李先生。但即便如此,提及自己的這段遭遇,李先生仍感到非常不滿。“我認為,匯豐中國在內部風險控制和應急處理機制上存在嚴重漏洞。當出現因為自己的員工失誤造成的惡性事件后,既沒有應急處理方案,也沒有內部信息通報機制。”李先生稱。
《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事向匯豐中國發出了采訪函。匯豐中國相關發言人回復稱,出于保護客戶隱私的考慮,我行不能夠在未經客戶本人授權的情況下,確認您的垂詢中所提到的客戶是否為我行的客戶,或者透露可能涉及客戶隱私和財務狀況的相關信息。我行一直以來非常重視來自客戶的意見反饋,并致力于不斷提升我們的服務品質。我行嚴格秉承客觀、公正、公平的原則,按照流程規范,認真處理每一項客戶投訴。對于客戶投訴的處理,總行設有獨立部門對投訴進行調查,并由總行獨立部門配合業務部門與客戶進行溝通,保證投訴處理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我們采取積極的措施與客戶主動進行及時的溝通,為客戶提供協助,并充分保障客戶的權益。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張莫 實習生:崔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