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28 01:51:54
每經編輯|段倩倩
歌力思上市時,曾聘多位超模在上交所上演時裝 CFP圖
每經記者 段倩倩 每經編輯 文多
7月18日,歌力思(603808,SH)公告稱終止此前的定向增發,改用發行可轉債的方式來募集資金6.07億元,募投項目之一為用1.54億元收購唐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唐利國際)10%股權。
歌力思的定增事項始于2016年年初,其定增募投項目之一為購買唐利國際65%股權。按照歌力思最初的籌劃,其首先通過子公司購買該部分股權,定增完成資金到位后再進行置換。
但蹊蹺的是,歌力思2016年2月、2016年6月通過子公司收購唐利國際股權時,唐利國際估值僅3.7億元;而根據歌力思2017年7月18日的公告,唐利國際估值已經高達15.40億元。
唐利國際的主要資產為美國輕奢品牌Ed Hardy在中國的所有權。為何短短一年時間,一個服飾品牌的估值能夠增長超過3倍呢?

唐利國際估值一年增長3倍
去年2月2.4億買65%股權,今年7月擬投1.5億買10%股權
2016年2月4日,歌力思發出定增預案公告,擬募集資金不超過7.76億元,定增募投項目共有3個。分別為蘿麗兒(Laurèl)品牌設計研發中心擴建項目、蘿麗兒(Laurèl)營銷中心建設項目、收購唐利國際65%股權,其中收購唐利國際股權擬投資2.41億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此前的2016年1月30日,歌力思公告稱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東明國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明國際”)收購唐利國際65%的股權。這項收購東明國際以自有資金先行支付,待歌力思定增股票募集資金到位后進行置換。
彼時,以2.41億元來看,唐利國際對應的估值為3.70億元。
2016年4月25日,歌力思公告稱唐利國際完成股權交割,東明國際已成為唐利國際的控股股東。一個多月后的2016年6月,東明國際再度出手,斥資5550萬元收購唐利國際15%股權。
以此計算,唐利國際此次的估值,依然為3.70億元。
對唐利國際的收購一直大刀闊斧快起快落,但歌力思的定增卻遲遲未能敲定。直到2017年7月18日,歌力思公告稱終止定增,轉用發行可轉債的方式募資6.07億元。
但歌力思定增股票的募投項目之一,即是置換此前子公司對唐利國際的投資。對唐利國際的入股已經完成,歌力思將會如何處置這筆資產呢?
歌力思公告顯示,可轉債的募投項目共有4項。前兩項與歌力思最初的定增股票募投項目相同,后兩項則分別為“繼續收購唐利國際10%股權”,擬投資1.54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擬投資1.00億元。
另一方面,1.54億元用于收購唐利國際10%股權,意味著唐利國際的估值已經高達15.4億元。而僅僅在一年之前的2016年6月,唐利國際的估值也才3.70億元。為何短短一年時間,一家主要資產為服裝品牌的公司估值就能增長超過3倍呢?
公司回應因業績增長快
去年凈利潤翻倍 今年營收已達預算目標
唐利國際成立于2012年,注冊地位于中國香港,其主要資產為服飾品牌Ed Hardy在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地區的品牌所有權,及Ed Hardy Skinwear和Baby Hardy等品牌。唐利國際主要產品為Ed Hardy的男女服裝及相關服飾,其余品牌尚在研發成立階段。
歌力思稱,對唐利國際資產評估采用資產基礎法、收益法兩種評估方法,經分析最終選取收益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
因此,業績的增長為唐利國際估值增長的關鍵。
“唐利國際過去年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呈現了較快增長,2016年,唐利國際實現凈利潤1.40億元,同比增長218.78%;2017年其業績持續增長。基于此,截至2017年3月31日,其100%股權評估值為17.55億元,交易作價15.4億元,最終確定本次10%股權交易價格為1.54億元,價格合理。“歌力思證券法務部如此回應記者。
根據歌力思公告,2017年第一季度,唐利國際營業收入為9555.09萬元。但2016年全年,唐利國際營收僅3.70億元(2017年7月18日公告);唐利國際一季度營收約為上年全年營收的25%。如果從單個季度而言,似乎看不出公司業績有大幅增長。
對這一點,歌力思證券法務部回應記者稱:“單一季度和全年的營收不具有可比性,但第一季度實現的收入已達到公司的預算目標。”
毫無疑問,開店數量是衡量一家零售公司經營活動狀況的另外一個重要指標。歌力思稱,截至2016年1月30日Ed Hardy在中國已開設店鋪79家。在2016年1月30日、2016年6月7日的公告中,歌力思稱唐利國際未來3年的開店計劃為2016年新開50家,2017年新開76家,2018年新開81家。
估值暴增的唐利國際,并未能達到預期的開店目標,每年的開店數量甚至呈現下滑趨勢。歌力思2016年年報顯示,Ed Hardy及 Ed Hardy skinwear2016年全年共開店43家,關店3家——這與其2016年新開50家店的目標有差距。
截至2016年12月31日,Ed Hardy在中國的店鋪數量116家。而根據歌力思7月18日公告,截至2017年3月31日Ed Hardy在中國已開設店鋪119家。因此倘若Ed Hardy一季度沒有關店,其一季度開店數量僅為3家。
“唐利國際根據服裝行業經濟環境以及經營情況及時調整策略,著重關閉低效店鋪,擴張優質店鋪,單店業績明顯上升。盡管開店數量相比目標略有降低,但從財務數據上看,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增長,達到公司預期。”歌力思證券法務部回應記者稱。
標的現金流狀況堪憂
“其他應收款”1.34億 最大欠款方歌力思
另一方面,以唐利國際現有情況來說,其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金額相差甚遠。也就是說,唐利國際目前多數的利潤更像是“紙上富貴”。
記者綜合歌力思多份公告發現,2014年,唐利國際凈利潤為1414.58萬元,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348.38萬元;2015年,唐利國際凈利潤增加至4024.96萬元,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不升反降,僅為4085.77萬元;2016年,唐利國際凈利潤增加至1.40億元(2017年7月18日公告數據),但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618.50萬元。
為何凈利潤高企,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凈額卻低微甚至為負數呢?
“唐利國際經營活動現金流中有1個億的支出是調撥給總公司統一使用,剔除這個原因,唐利國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和凈利潤是匹配的。”歌力思證券法務部回應記者稱。
以歌力思7月18日發布的唐利國際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看,截至2016年12月31日,唐利國際“應收賬款”為2487.95萬元,“其他應收款”為1.09億元;截至2017年3月31日,唐利國際“應收賬款”為3550.07萬元,“其他應收款”為1.34億元。
這也意味著,唐利國際的應收賬款與其凈利潤水平相匹配,但存在較大的現金支出。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唐利國際“其他應收款”中“深圳歌力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即上市公司歌力思)欠款金額為1.00億元,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歌力思依舊欠唐利國際1.25億元,為最大欠款方。這兩項應收款的欠款性質為“關聯方往來”。
唐利國際為何會與歌力思產生如此高額的關聯方往來呢?
“唐利國際是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述款項是公司為了實現資金集中管理而進行的調撥所致。”歌力思證券法務部回應記者稱。
巨額的欠條,也使得凈資產數額蒙上了一層灰塵。截至2017年3月31日,唐利國際凈資產為2.37億元。但同一時間節點,唐利國際“其他應收款”為1.34億元,應收賬款為3550.07萬元。唐利國際擁有的“欠條”總額約1.70億元,是其凈資產的總額的71.73%。
新聞鏈接:歌力思公告中唐利國際財務數據多處矛盾 回應稱并表為主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