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金融業大咖論劍人民幣債券國際化:基礎設施建設需逐步解決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8 00:33:2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楊軍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楊軍

“理論上,交易所是一個公開的市場,準入門檻比較低,流動性相對較好,是對外開放的首選,現在選擇的是先場外后場內,這樣的開放順序也反應了我國在債券市場宏觀層面的一些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經濟與金融高級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汪昌云直言。

7月1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與人民大學泛固定收益校友業務與生活溝通平臺(FICCRUC)聯合主辦的“債券市場國際化的機遇與挑戰”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在現場表示,去年底銀行間市場參與主體14127家,其中境內法人機構2393家,境內非法人機構投資者11391家,境外機構投資者407家。

郵儲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步艷紅指出,國內債券市場流動性不是特別活躍,背后是市場風險對沖的問題,利率衍生工具不夠發達,這牽涉市場分割問題,交易所市場衍生工具是國債期貨,只有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拿到這一牌照。他提出,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衍生品和評級機構等問題要逐步解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已有專家提出,如果想要海外資本進入信用債市場,圍繞信用債、圍繞發行人的很多法律機制環境一定要健全和改善。



交易機制掣肘市場發展

近年來,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2005年國際金融公司、亞洲開發銀行率先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了人民幣債券,標志著境外機構在境內的發債渠道正式建立;2013年,德國通過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成功注冊熊貓債50億元;2016年8月,世行首次在銀行間市場發行SDR債券。

步艷紅指出,雖然2015年、2016年經歷了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匯率的貶值進程,但是絲毫沒有改變境外機構配置人民幣債券資產的意愿和興趣。“年初我參加了境外金融機構的論壇,很多機構跟我們反饋,中國市場規模這么大,他們在不斷地跟監管部門溝通,希望能夠把他們的牌照從間接變成直接參與。”

馬德倫指出,國際市場呼喚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多元化,國際投資者期望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或投資或發債,中國也需要在離岸市場發債投資,債券市場國際化成為必然。隨著債券市場國際化,國內債券市場也要接受挑戰。首要問題就是市場健康發展,防范風險。一方面是強化監管;另一方面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市場機制。

馬德倫認為,目前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比如如何破除信用等級區分度不大的狀況,比如要真實反映發行人的財務信用狀況、信息披露的準確及時、提升國債二級市場流動性等。

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上,二級市場國債的換手率為1.56%,美國是9.54%。馬德倫指出,這種狀況主要是稅收優惠使投資人傾向于持有到期,影響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基準,導致更多的投資者把發行量大的國開債作為無風險收益率的替代品。

步艷紅指出,部分問題和國內債券基礎設施建設有關,首要是市場分割的問題,交易的場所分了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機制不太有利于市場的發展。

步艷紅稱,債券的流動性,包括國債流動性不是特別的活躍,要解決流動性問題就涉及市場風險對沖問題,利率衍生工具不夠發達,也反映了上述市場分割的問題,交易所市場衍生工具是國債期貨,只有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拿到這個牌照,而銀行是整個市場的主體,銀行間市場由于銀行推出的衍生工具是基于國開債作為基礎資產的,事實上這和國家債券作為基礎也存在一定偏差。因為衍生品市場不夠發達,對于外資銀行,無法通過中長期的操作來對沖中長期資產配置的利率風險,只能是短期投資。

債券通開通的同時,銀行間市場也對境外評級機構開放。中誠信評級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指出,境外評級機構進入中國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如何監管。

境外投資人希望預期透明

中拉合作基金首席風險官范希文指出,外國持有的中國債券中95%是國債和準國債,比如國開債,很少是信用債,因為讀不懂。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想要海外資本進入信用債市場,圍繞信用債、圍繞發行人的很多法律機制環境一定要健全和改善,比如破產法、公司法、證券法等。“因為外國投資人希望有一個預期,不是一定要收益率多少,但是要預期到過程是什么、程序是什么、抵押品將經過什么樣程序去處置。”

范希文建議,除了人民幣以外也要考慮外幣,比如美元、歐元和其他小國貨幣在中國市場發行,這對于人民幣國際化是有好處的。因為中國還有一套美元的境內清算體制,從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來看,46萬億元總規模,其中信用債10萬億元,這么大的市場對于全球資本是很有吸引力的,國際資本也有配置和交易的機會。

廣發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李宇指出,人民幣利率債講的是國家信用和主權信用的關系,各個國家也會進行比較。從交易和投資的角度來講,中國信用債在審批發行上是比較開放的,二級市場規則標準也足夠高,但當出現危機以后的破產接管是不透明的。“不管是投信用債的債務資本市場還是投權益類市場,投資人對清償權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不解決,吸收國際資本是無法實現的。”他建議國內建設專門的法庭,和國外的司法進行雙邊確認。

第一創業證券董事總經理、固定收益部首席投資官明佳指出,債券交易離不開基本的服務設施,國際債券市場和國內有比較大的區別,最明顯的是做市商的差別。國際債券市場基本上是大的投行做市,向投資者提供債券的報價,國內市場價格更多的是通過多方尋找交易對手逐個談判,所以價格搜索比較費力費時,這是國際上投資者并不習慣的。這種方式,在交易效率和合規上也存在漏洞,交易對手很可能碰到沒有授信的交易對手,這個時候給交易者風險管理提出很大的挑戰。因此,為了給投資者提供比較好的價格發現和產品平臺,希望能夠推出更多的兩年國債期貨交易,投資者提供國債報價時有相對比較好的工具。

明佳指出,國外投資者競爭比較充分,包括長期養老基金國際投資者,以及保險公司,也希望在債券市場開放過程中有更多的國外養老基金進入,可以為銀行間市場報價提供更多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人民幣債券國際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