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區域

每經網首頁 > 區域 > 正文

新都區:突出三大產業 借“中優”契機實現產業“三個轉型”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02 14:40:1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張強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張強

7月2日,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召開,成都決定打破圈層結構,將中心城區范圍擴大至原一二圈層,形成11個行政區加高新區、天府新區的空間層次。這意味著,新都、郫都、龍泉驛、雙流、溫江等原屬二圈層的行政區也屬于成都中心城區。

當天大會結束后,新都隨即召開分組討論,在新的區位優勢面前,新都區提出,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通過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強化空間資源配置,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和城市能級提升。

找差距立方向

新都查找分析產業空間布局的現狀和問題

經過多年發展,新都基本形成了機電裝備、家具、食品、醫藥、物流等眾多產業門類和9個產業集中區,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2.2億元。但從產業空間布局來看,還存在區域同構、缺乏統籌,空間零碎、結構不優,要素錯配、管控不力,環境承壓、產城不融的突出問題,導致支柱產業聚焦不夠、市場主體規模偏小、產業發展質效較低、國土利用空間趨緊,已經影響到新都的深度發展,新都區高度重視。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總體目標,作出了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增強“五中心一樞紐”支撐功能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成都平原經濟區的重要增長點,成德綿創新帶的重要節點,新都肩負著建設國家先進裝備制造業及現代物流業集聚區、成德綿創新驅動先導區和軍民融合示范區的重大使命。

面對新的責任擔當,新都區直面問題,按照“差異協同、集聚集群集約、產城商居融合”的原則,確定了“兩軸兩區”產業空間布局:“兩軸”,即毗河科教文創金融商貿發展軸,北星干道都市農業近郊旅游發展軸;“兩區”,即以軌道交通和航空發動機為主導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現代物流業集聚區,著力構建空間定位清晰、產業特色鮮明、載體支撐有力、城市能級躍升的發展格局,推動城市成長坐標、產業發展目標、企業經營指標“三個統一”,最終實現新都產業發展從跟蹤型到引領型、從植入型到內生型、從梯度轉移承接到反梯度輻射“三個轉型”。

優化和提升產業空間布局

“四個明確”全力推動新都產業發展

區域功能定位是由特定的地理、經濟、政治、生態要素所決定。產業空間布局,直接影響城市能級和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從城市功能定位思考和設計。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新都通過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強化空間資源配置,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和城市能級提升。重點做好“四個明確”。

首先是要明確主體功能。堅持全域統籌,根據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綜合考量城鎮、經濟、人口發展趨勢,嚴守40%的國土開發強度上限,劃定180平方公里重點開發區、252平方公里生態保護區、65平方公里彈性控制區。

其次是明確主導產業。突出發展三大產業:一是以中國中車成都公司為主機企業,重點發展城際動車、城軌整車新造、維保,以及“九大核心技術和十大關鍵零部件”配套,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力爭2025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二是以中國航發624所、420廠為主機企業,重點發展航空發動機研發設計、整機制造、單元體制造、零部件加工及附件制造,打造千億級航空發動機產業集群,力爭2025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億元。三是以美國安博、傳化集團、京東、阿里菜鳥等領軍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跨境貿易、電商物流、總部經濟、供應鏈金融,打造千億級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力爭2025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700億元。

然后要明確主體園區。以產業集中區清理整合為抓手,優化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確保資源優先保障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一是建設以軌道交通和航空發動機為主導產業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面積44平方公里,力爭2025年園區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500億元,園區產業集中度不低于90%,主導產業占比超過60%。二是建設以面向“一帶一路”通道經濟、國內公路物流平臺經濟、區域電子商務網絡經濟為重點的現代國際公路港,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力爭2025年交割量達到4億單以上。

最后要明確主要保障。一是制定產業導則。出臺鼓勵發展、優化提升、禁止發展“三個目錄”,嚴格產業準入。對不符合成都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和新都主導產業布局的低端低效產業,堅決清理疏解、外遷轉移,騰出資源、空間等要素向主導產業集聚;對機電裝備、醫藥、家具等傳統優勢產業,通過專精特新方式實施能級提升,推動向產業鏈高端發展;同時圍繞主導產業聚合科研設計、專業技能隊伍、生產性服務和專項基礎設施配套,構建特色產業生態圈。二是強化政策導向。按照鼓勵、提升二個類別,分類出臺勞動、資本、土地、技術、人才、市場等要素差別化引導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助推產業做強做大。三是優化營商環境。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重企業家精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正確處理政府、市場、社會三者關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都區 三大產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